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ei >> 魏惠王 >> 正文

 

安国魏惠王

对邯郸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赵成侯请齐威王派军助战,与赵军里应外合夹攻庞涓。
田忌率领的是齐、宋、卫组成的庞大联军。田忌是当时齐国最优秀的将领,齐军也是由齐国著名的五都之兵。
齐国没有郡这一级行政区划,而是设立了五个都。除了首都临淄外,还有高唐、平陆、即墨和莒四个都。五都既是齐国的五个行政单元,也是齐国的五个军事重镇,相当于五个行政大区和军区,是军政合一的建制。五都之兵是齐国的常备军,又被称为技击,各都的长官被称为都大夫。五都和五都之兵的建制在管仲助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就有了,历史非常悠久。齐国打仗一般都是征调临近战场的都兵参战,悉起五都之兵是不多见的。此次齐威王以为胜券在握,派出了齐国的全部主力进攻魏国。
在齐军出兵之时,曾经就出兵方向产生过争论。邹忌主张进攻邯郸城下的庞涓军,与赵军联合消灭魏军的这支神话之军,魏国的士气必然会遭到沉重打击,魏国的失败指日可待。田忌主张进攻魏都大梁,与秦军公子壮形成夹攻大梁之势。田忌认为,齐军即便与赵军战胜庞涓,也必然损失很大。以齐军的损失为赵国解围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是得不偿失的。而如果与秦军联合攻破大梁,占领这个富庶地区,齐国就控制了中原的水、陆交通枢纽,齐国的霸业就成功了。邹忌认为大梁城坚民众,粮食丰厚,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攻破的。如果庞涓攻破邯郸回师大梁,与大梁城内守军对齐军形成夹攻,齐军就会十分被动。秦军和楚军的坚战能力是不可信任的。齐军只有趁庞涓顿兵邯郸城下的机会消灭庞涓军,才能稳操胜券。齐威王希望庞涓与赵国拼个两败俱伤,便决定齐军不进军邯郸救赵而是入魏与秦军攻大梁城。对于赵成侯的出兵请求,齐威王为维护联盟之势,不好无动于衷,命令田忌率军沿黄河南岸先进入卫国。齐威王命令宋国的军队进入卫境,与卫军一起向齐军集结,组成齐、卫、宋联军。卫、宋两国在叛魏前,有一部分军队随庞涓攻赵。叛魏后,又派军随田忌攻魏,这两个国家的军队被迫同时为两个集团服务。
齐、卫、宋联军集结后,进抵黄河南岸的顿丘(今河南清丰南)和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摆出随时渡河从背后攻击庞涓军的姿态,令赵国为之振奋,魏国为之担忧。魏惠王知道整个战争的胜负关键在邯郸战区。齐国悉起五都之兵,再加上卫、宋军队,田忌率领的这支庞大联军,如果与赵军夹攻庞涓,庞涓虽然善战,但对于数倍于己的赵、齐、卫、宋之军,能自保已属不易,再要完成攻破邯郸的艰巨任务实在是难以想象。
魏惠王为了保证庞涓攻邯郸不被田忌打扰,命令太子申率军入卫,吸引田忌来攻,解除庞涓的后顾之忧。
太子申率军进入平阳(今河南长垣北),迫近占据顿丘、刚平一带的齐、卫、宋联军。田忌见太子申军迫近自己,便派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进攻太子申。太子申引军后撤,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从后追赶,田忌顺势也指挥齐、卫、宋联军跟随入魏境。
太子申吸引田忌率军南下入魏,便解除了庞涓攻邯郸的后顾之忧。赵成侯见齐军没有按照预先的约定渡河与赵军联合攻击庞涓,既生气又失望,对齐威王十分怨恨。邯郸城下的魏军在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士气大振,对邯郸的进攻更猛烈了。而邯郸城内的赵国军民由于齐军的失约,抵抗魏军进攻的决心受到一定的动摇。田忌本来就无意救赵,太子申的出现正给了齐军入魏的借口。
太子申退入平陵(今河南兰考南)后便不再后退,等待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的进攻。平陵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地近宋、卫,是大梁的东方门户。东阳地区驻有一支十分善战的魏军,魏惠王把这支魏军调入平陵,与太子申合军一处,归太子申统一指挥。高唐、临淄二位都大夫率领所部兵马到达平陵后,便向太子申军进攻。太子申据守平陵城,凭平陵的坚城深池连续挫败高唐、临淄两都兵的攻势。这个时候,从安邑方向来援救大梁的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一带与田忌的大军交手。
平陵虽然不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城,但却十分坚固,城外有引丹水而成的护城河,使平陵更加难攻。高唐、临淄两都兵进攻平陵已有时日,死伤众多,但平陵仍然在太子申的控制下。高唐、临淄两都兵出现疲态。太子申趁高唐、临淄都大夫意懒之际,突然率领魏军从平陵城中杀出,大败高唐、临淄两都兵。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率领败军向田忌大军靠拢。田忌此时以击退安邑来援的魏军。高唐、临淄两位都大夫在与田忌会合后,田忌便率领齐、卫、宋联军与追击而来的太子申军激战。被击败的魏安邑军见田忌攻击太子申军便从背面攻击齐军。田忌分一军牵制魏安邑军,而以主力与太子申军恶战。齐军的人数占有很大的优势,太子申军战败,魏安邑军随之气馁。两军按照魏惠王的指示,没有退入大梁,而是南下襄陵,与公子昂会合,再与楚军作战。
田忌领大军来到大梁城下,不禁为大梁城的雄伟庞大所夺气。大梁城周长三十余里,大梁城的外围是引圃田之水而成的护城河,又深又宽,很难渡过,将大梁城的防守面积又扩大了好几倍,齐军要想把大梁城包围严实是很困难的。由于魏惠王坚壁清野,齐军不仅难以找到渡河的船只和攻城的器具,如果攻城日久,就是大军的粮草也会成为严重的问题。田忌一面派人向离得比较近的宋国和卫国调集粮草、船只和攻城用具,一面开始试探性的攻城。试探的结果证实了田忌的判断,守卫大梁城的魏军斗志很盛,攻城的齐军很快就被击退了。实际上,这些齐军的攻城只是攻河。大梁城内不仅驻有步兵、骑兵、弩兵,还有大量的水兵。大梁城的水军在步兵、弩兵的配合下,严守护城河,齐军根本无法渡河。从宋、卫调集来的粮、船只和攻城用具从水、陆两路向大梁运送,沿途遭到魏国军民的伏击拦截,运到大梁城下的是少之又少,很难满足攻城和驻军的需要。
田忌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在攻城渡河用具不充足的情况下攻城,齐军无异于送死。如果等待攻城渡河用具筹备充足再攻城,齐军庞大的粮消耗又很难维持。
宋、卫对大梁城下齐军的补给在魏国军民的干扰下越来越困难,要想等到万事具备再攻城,看来是不行了。田忌不愿就这样灰溜溜地撤军,硬着头皮指挥齐、宋、卫联军在船只和攻城器具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向大梁进攻。大梁水军在宽敞的护城河中就拦截住了联军的进攻,齐、宋、卫联军损失很大。很显然,蛮干的结果就是不断的伤亡。大梁城外的护城河中本来有十几条连接城内与城外的路,魏惠王为了使大梁更便于防守,把这些路毁了。大梁水军随时可以用船搭建浮联系城内与城外。大梁周围水道纵横,大梁水军经常通过水路与外界交通。
田忌攻城乏术,望大梁兴叹,无奈离去,南下襄陵。此前,襄陵由于魏太子申军和安邑军的进驻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魏惠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安国魏惠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