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国魏惠王
|
的就是魏国的霸业。魏武侯时期国际竞争已十分激烈,吴起离魏入楚后,魏国的霸业受到挑战,魏武侯为了保持国家竞争力使国家力量不因立太子引发内斗而受到削弱,对势均力敌、争立太子的魏惠王和公仲缓采取不表态的办法,结果一直到死,魏武侯也没有指定接班人,把这个问题留给了魏惠王和公仲缓自己解决。 公元前369年,赵成侯和韩懿侯趁强大的魏国陷入内乱,带兵攻入魏境,占领了一片土地。赵成侯和韩懿侯把此前一直由魏国控制的晋国灭掉了。赵、韩平分晋国仅有的绛和曲沃,把晋惠公迁往屯留,晋绝祀。此时,公子莹在公叔痤的帮助下,击败了公仲缓。 赵成侯与韩懿侯都想借魏国内乱的机会图魏,但在具体的策略上,赵成侯与韩懿侯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赵成侯想赵、韩联合打败公子莹,赵、韩平分魏地,彻底解除魏国对赵、韩的威胁。韩国在公元前375年刚刚灭掉郑国,韩国把都城搬到了郑(今河南新郑),这几年正在忙于消化新得到的大片郑国土地。韩懿侯感觉即便韩国与赵国灭掉魏国,韩国也已无力消化掉魏国的大片土地。韩懿侯提出把魏国两分的策略。这样,魏国在两分后,均不足以对赵、韩为敌,必然可以为赵、韩控制。结果,赵成侯与韩懿侯谁也说服不了谁。韩懿侯此时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对郑地的消化上,认为韩国没有过多的精力耗在攻魏上,便撤军回郑了。 赵成侯在韩国退兵后,联合公仲缓,意图先歼灭公子莹,再消灭公仲缓,独占魏国。结果,公子莹、公叔痤大败赵国和公仲缓的联军。 公子莹在这一年即位,公叔痤继续担任魏国的相邦。 魏惠王即位后,并没有将平民大臣赶尽杀绝,只是处理了几个追随公仲缓的顽固的首要分子,其余大臣照常使用,魏国的政局很快稳定了。魏惠王对跟随自己的贵族大臣论功行赏,但却不允许贵族大臣因战胜之功而骄慢平民大臣,避免造成新的动乱。魏惠王安抚平民大臣,约束贵族大臣,使魏国的内乱给魏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 魏惠王也知道魏国的霸业是靠贵族大臣和平民大臣共同支撑的。平民大臣中有许多有经验的能臣循吏,是魏文侯和魏武侯攒下来的看家宝,是稳定魏国政局、保证魏国行政系统正常运转的中流砥柱,是轻易动不得的。对于魏惠王的宽宏大量,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平民大臣消除了疑虑,归心于魏惠王,魏国的国内秩序恢复正常。 魏惠王初期,魏国在军事上遭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在东部战场,魏国被齐国击败,丢掉了观。在西部战场,秦献公屡次击败魏军。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秦献公更是大胜魏军于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魏军遭到了从来未有过的惨败。 从魏文侯时期魏国就建立的武卒常备军本来一直是魏国胜利的保证,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战争频率的不断提高,武卒的消耗量远远高于补充量,呈现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这种情况在魏武侯后期就已出现。魏武侯不得已降低了武卒选拔的标准,大批不合格的兵员进入到武卒,使武卒的质量下降。好在当时魏军中还有许多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武卒,能够起到骨干作用,这些新的武卒通过老武卒的传、帮、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很多。但在魏惠王和公仲缓的内战中,不少有经验的武卒被消耗掉。在魏惠王初期的战争中,魏军有经验的武卒在频繁的战争中又被消耗掉很多。魏惠王决心重整武卒,解决魏军战斗力下降的严重问题。 魏惠王对武卒的重建实际上从一即位就开始了。为了保证新武卒的质量,魏惠王要求负责训练的军官必须要严格按照新的武卒标准来训练、达标。魏惠王要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 魏惠王特别留意军事指挥员的选拔,亲自选拔了庞涓、公子昂、龙贾等一批青年将领,再加上公叔痤和太子申,魏军有了一批优秀将领。 庞涓是魏惠王最欣赏的将领,庞涓负责训练的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庞涓是个很克制的人,而他的才能,魏惠王认为即便与当年的吴起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庞涓是魏国河西郡庞城人(今陕西韩城东南)。 庞涓本无意政治上的争斗,一心钻研军事,但是魏国由来已久的贵族与平民大臣之争很快就把庞涓卷了进去。庞涓出身平民,严谨善思,很快就凭借战功在平民大臣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庞涓的军事才能,公叔痤一直不服气,总想压倒这个年轻人。 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相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败赵、韩联军。秦国趁魏国与赵、韩交手之际,意图夺回被魏国占领多年的西河旧地,大举进攻魏河西郡。公叔痤在击败赵、韩联军后,想趁战胜之威挫败秦军。公叔痤希望通过连胜赵、韩、秦的出色战绩压倒庞涓。结果,公叔痤被秦庶长国击败,本人还做了秦军的俘虏。秦献公早年在魏受公叔痤的照顾很多,秦献公盛情款待了公叔痤一番就把公叔痤放了回去。按照魏国法律规定,象公叔痤这样大败而且被俘的将领是要杀头的。 公叔痤归国后,魏惠王亲自来看望公叔痤,劝公叔痤好好养病,没有提及战败之事。公叔痤知道自己对魏惠王有拥立之功,魏惠王对自己这是网开一面。但是魏惠王虽然可以免自己一死,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公叔痤为此十分沮丧。战败之辱和免死之愧也折磨着公叔痤的精神,公叔痤蛰居家中,羞于面对魏国的大臣们,没过多久就压抑地去世了。公叔痤临死之前,向魏惠王推荐家臣卫鞅为自己的继任者。魏惠王对公叔痤府里的这个年轻家臣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以为骨子里一向轻视平民的公叔痤举荐这样一个年轻家臣是受战败的刺激而说的胡话。公叔痤看出来魏惠王没有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就劝魏惠王如果不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死他,以免为别国所用,对魏国不利。魏惠王也没有听从公叔痤杀死卫鞅的建议。后来,卫鞅入秦,得到秦孝公的重用,成为魏惠王的劲敌。 在公叔痤战败的同时,庞涓却在对赵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胜。庞涓攻取了赵国的列人和肥(二地分别在今天的河北省肥乡县东北和西部)。列人和肥是赵国都城邯郸东部的两个军事据点,庞涓拔此二城对邯郸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由于魏国被秦国在西部战场击败,魏国的河西郡危急,魏惠王暂停了攻赵的战争,调魏国最精锐的庞涓军与秦军作战。 庞涓的家乡就在河西郡,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庞涓要与秦军作战,就必须得西渡黄河。黄河在经过龙门后,与汾河河流,水面加宽,水流变急,这一段黄河天险基本上被秦军占据。魏国在河西郡还有几个据点没有丢。当初公叔痤就是想利用庞城守军与渡河魏军夹攻秦军,结果被秦庶长国全力歼灭庞城守军后,大败半渡的魏军,公叔痤也被活捉。 庞涓决定采用声东击西、攻其必救的战术抢渡黄河天险。他让魏军搭建浮桥,摆出从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南)渡河的架势。由于在河西的魏军还掌握阴晋(今陕西华县东)这个战略据点,庞涓在临晋渡河,使秦军造成庞涓要救阴晋的判断。阴晋靠近当时秦国的都城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魏惠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安国魏惠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魏惠王人物简介 |
下一篇文章: 资料:《黑色裂变》出场人物--魏惠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