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周王室越发式微,诸侯国也越发有恃无恐的制造国际摩擦、纠纷,但是尽管刀光剑影,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在战国初期也无风雨也无晴相对沉闷的政治风云变幻中,魏国率先崛起,邻国韩赵望风影从,一直就对中原怀有野心的秦国,也消停了二三十年,余者诸侯国更是无与争锋。魏国,在这一时期无意中扮演着独孤求败、寂寞高手的角色。
奠定魏国强势地位的就是魏文侯,而造成魏国一枝独秀、一骑绝尘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作用。
我们先看外部因素。
外因之一:周王室持续颓势,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平王东迁,历史无奈的拖入春秋时期,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就已经逐渐丧失了操盘的能力。到了齐桓公称霸的时代,在齐桓公打出的尊王攘夷这手牌中,周天子甚至退化成了一个符号,被别人操纵利用的政治工具。随之的楚庄王,更是赤裸裸的求问王孙满九鼎的大小轻重。任何人都能明了一个现实:楚庄王问的这个孩子似的问题,一点也不幼稚可笑,因为九鼎有着非常特殊的政治意义。鼎,这个东西,或许只是先民们、刚刚告别茹毛饮血的东方智人们,用来煮饭、烹调的大锅,但是一上升到九鼎,就跟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类事、这种功能彻底绝缘,它升华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国的象征。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详细考证过,不过据我所知,当初造出的九鼎,不仅是造型超酷的艺术品,而且是天字第一号、独一无二的法器、神器。在九鼎上刻有当时最完备的全国地图:详细标明各地山川、河流、平原等地理、地利的方位、脉络走向,还生动描绘着经常出没的鬼怪、虫豕的恐怖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九鼎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被最高统治者独家收藏,并很快成为祭祀神祗、祖先的圣物,久而久之它也就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
楚庄王问鼎之举,很自然的就会使人产生联想:这厮想踢开周天子,篡党夺权。幸好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允许楚庄王实践他的这种妄想。因此,在王孙满非常委婉的告知楚庄王,九鼎属于周王朝的专利产品,别人谁也别想染指的时候,楚庄王识趣的终止了谈话,终其一生再也没敢拾起这个话头,索要九鼎。但是,这幕丑剧无疑也更加凸现了周天子的尴尬地位:任何一个政治暴发户、穷人乍富的鬼佬,都有可能随时把周天子丢进垃圾堆里,坐上他的椅子。事实上,到了战国时期,就先后有几位大佬提出要把九鼎拉回自己家里供上,害得周王朝的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办法阻止,才好歹保住了九鼎不致旁落。
到了春秋末期,几乎所有老牌的、曾经非常强悍的诸侯国,都走向了衰落,以至于长江以南向来是不开化地区的吴越两国,玩命死磕接连做起诸侯国盟主的时候,周天子也不敢放个扁屁,还得低三下四的恭贺,派人送上桂冠。而更郁闷的是:陈姓取代姜姓做了齐国的君主,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这种事周天子也得忍,不得不承认以上行动完全合理合法,得到了天子的授权,他们已经非常荣幸的直接晋升为新贵诸侯国。
战国时期的二百余年里,周天子更是衰到了家,几乎所有的诸侯国王都不甩他。请注意本人的措辞:不是国君,而是国王。这些自封的,还有被周王免费赠送的头衔,标志着它们的所有者已经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当然,也有例外,这就是赵武灵王,当初这位风云人物死活不想称王,只称侯。不知到底是不是作秀,总之后来也称王了。
说到朝觐周天子,这些诸侯国王也很爽快,互相约定似的都不来朝觐,让周天子坐了近百年冷板凳。终于有人想起了:我们似乎还有一位名誉董事长。于是,千里迢迢的赶到周都,朝觐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这位大哥,就是齐威王。破天荒第一次屈身朝觐周天子,感动得周天子涕泪交流,差点主动让出宝座。这种举动很像某些早已过气,闲居在家多年的昔日娱乐明星,突然接到一位导演、哪怕只是一个刚冒点头的导演的邀请,立马屁滚尿流的跑到摄制组,片酬多少不计、露的尺度深浅不拘,总之一句话:只要能上镜,俺都豁出去。
不过,仔细想想,齐威王也未必是真的很买周天子的帐,做做样子而已!毕竟,大家都是王,俗话说得好:亲家母对亲家公,谈谈说说也无妨。当然,还有更深的原因:当时的齐国非常强盛,齐威王的声誉也达到了顶点。主动亲近周天子,就意味着他会赢得更高的政治加分,因为周天子这块招牌总还是很有用的,这样的资源不用白不用。当然,后来的曹操比齐威王更会发挥资源最大化,干脆把汉献帝请到自己家,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别人不把自己当人,也就罢了,周天子已经习惯了被人卑视。但是,还有人对这种结果不满意,竟然找借口兴兵伐周,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赶趟的你来我往,把到东周打劫当成了逛菜市场。
周天子混得点背到家了,都到了这般境地,还有什么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