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庸君:刚愎自用 志大才疏 外阔内狭
魏惠王是战国时期在位最长(五十年以上)的君主之一。
就全貌而言,魏惠王前后两期差别极大,譬如后世之唐玄宗李隆基。魏武侯死后,公子魏罃(魏惠王)与公子缓争夺继位权,其时的魏罃强悍精明,一举平定公子缓势力而做了 魏国君主。称王之后,魏惠王整肃内政增强实力积极扩张,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超强大国与实际上的天下霸主。本剧开端于战国初期之末,魏国正逢下坡路的开端,魏惠王也恰逢走向昏聩的开始。
魏惠王(后期称梁惠王)的总体风貌是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其所以如此,是魏惠王霸主风貌的惯性使然。随着魏国灭秦未遂、两次大战失败、庞涓身死、秦国收复河西、魏国迁都大梁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魏惠王平庸昏聩的一面日益充分暴露,其雄霸之风越来越成为刚愎自用。
魏惠王的性格特质,中心点是外阔内狭,同时带有浓厚的贵胄纨绔公子的浮华之风。所谓外阔内狭,是外在言行豪爽大器,而内在精神却狭小不能容才。后世三国的袁绍,与魏惠王十分相似。所谓纨绔浮华,是魏惠王酷爱珠宝的癖好表现(魏惠王是战国之世最好收藏珠宝且以此为荣的国君,其与齐威王的国宝对话是历史真实。)把握如此两点,便有了魏惠王性格特征的基本点。
值得注意的是,魏惠王在本剧中要表现出精神沉沦的过程。分秦之时雄霸之风犹在,不能一开始便是昏聩君王。
须得提示的史实是:魏惠王之世是魏国人才大流失的时期。从更早的吴起开始,魏国先后逼走了孙膑、商鞅、犀首、张仪、范雎、尉缭等赫赫名士,更有大批实干士子流失不计其数,其中十之八九流失于魏惠王时期。随着人才的流失,魏国也象太阳下的冰块一样化解消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