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旭明
宋之问(656—712),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之问以文词知名,尤善五言诗,音韵谐调,与沈佺期齐名,世称“沈宋”并为唐律诗之祖。
某年,宋之问乘船经蛮溪,泊蛮洞。一渔翁在船边垂钓。宋之问说:“世伯,把你刚钓到的那条鱼卖给我吧。”渔翁道:“我今日出三比对头给你,对通一对赠你一物,全对通了,则送上本乡特产———无鳞鱼、黑酸笋、陈米酒三物,与你一醉方休。”
宋之问笑答:“请前辈吟来。”渔翁钓竿在手,把银钩缓沉水中。
宋之问略加思索,便返船舱取出一幅绣锦,站在船头默默观看。
渔翁满心欢喜地说:“才子,你对通了。”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秀才观绣;渔叟钓鱼。
此联妙在上联的“秀”与“绣”及下联的“渔”与“鱼”都是同音异字,并多了个偏旁。
渔翁手指钓竿,又说:才子,我这儿是———
一叟孤竿,独钓蛮溪月;
宋之问见对面岭上有两个村妇正在斩松树,把手一指岭上,朗声而答:前辈,那边是———
二人两斧,双摇峒岭松。
下联的“二、两、双”(都为双数)对以上联的“一、孤、独”(都为单数),“峒岭松”与“蛮溪月”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渔翁手指鱼篓,说———
鳅圆、蟹扁、虾曲、鳝无鳞;
宋之问一听,心中不禁一惊,此比下联的“圆、扁、曲、无鳞”5字,既是形容词又是前面动物的形状。要对通,谈何容易?正当为难之际,宋之问瞥见舱内行李边摆着的文房四宝,朗声对曰———
墨短、砚方、笔长,绢有画。
渔翁听罢,赞道:“奇才,一代奇才啊。”
宋之问拱手答道:“晚辈献丑了。”两人遂在月下促膝举杯,天南地北地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