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彭德怀
出生年月:1898年 籍贯:中国湖南湘潭人 职务:原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 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 西北军区司令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 1922年改名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8年1月升任团长,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边转战数月,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第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四军会师。 1930年6月任第三军团总指挥。 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4年1月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他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逐渐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曾对错误的军事指挥提出严肃的批评。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 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1935年6月第一方面军同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拥护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9月,第三军团合编为陕甘支队,任司令员。10月,与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5月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底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对日作战,开辟了华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后称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军的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率部转战陕甘宁地区,解放了西北五省。彭德怀出奇制胜,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的指挥艺术,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1949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10月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7个月内连续进行5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签定停战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期间,勇于直言,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1965年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严重迫害。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彭德怀自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