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和性格岁月,是在一连串的戏剧冲突中不断发展、成熟并臻于完善的。
在《杨门女将》中,穆桂英一开始就是以甜美、满足而幸福的少夫人面貌出现的。偌大的天波府,变成了为她远在边关挂帅的夫君宗保庆祝延辰的寿堂,怎么不叫穆桂英满心欢畅、喜气洋洋?她无限愉悦地唱道:
可笑我弯弓盘马巾帼将,传杯摆盏内外忙。 想当年结良缘穆柯寨上,数十载如一日情深意长。 瞩目边关心向往……
在这里,这位曾经大破天门阵、威名天下扬的巾帼将军,与指挥酒宴的主妇角色合二为一,女英雄传奇般的魅力与女人本色的魅力协调组合,情深意长的穆柯寨之恋与始终如一的融融爱意相为呼应,这使得少夫人一出场就是美和爱的化身,家庭与和平的象征。
丈夫宗保之死,使得穆桂英和文广一下子沦为寡母孤儿,这种心灵的痛楚是难以用言语来叙说的。但作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女将,穆桂英很快就从“痛我夫出师未捷身先丧”的情感漩涡中喷涌而出,十分勇敢但又不乏轻率、简单地即刻就要去“禀太君即刻间发兵点将”,为夫报仇。
处于极度悲痛中的穆桂英,此时还是有点沉不住气。尽管柴郡主再三告诫她强颜欢笑,千万不要让佘太君一下子得知实情,以至撑持不住百岁之身,但穆桂英还是掩饰不了悲情,屡屡露出破绽。她几次要当众哭出声来,一杯酒下肚就把持不住,几乎要昏倒在大庭广众面前。这些明显反常的举动,说明穆桂英的情感尚须磨砺,理智还不成熟。
但是穆桂英毕竟不同于凡妇俗女,她在经过锻炼、受过磨难之后,很快就坚定意志,稳住精神,成为一只在情感中升华、烈火中翱翔的金凤凰。
所以当佘太君决定百岁挂帅之际,正值大臣王辉讥笑杨家没有能征惯战的先锋将军之时,穆桂英恰到火侯地出场亮相,引吭高歌:“穆桂英愿作先行官/管教那捷报一日三传”,使得杨家出兵远征、复仇卫国的大趋势合情合理,蔚为定局。
从此之后,穆桂英的性格基调日趋沉稳、坚定而成熟。
甚至包括与文广的比武对阵在内,何时赢他,试儿的本事,挫儿的锐气;何时输给他,示儿以面子,给儿以机会,都带有穆桂英的深思熟虑乃至深谋远虑,她要使娇儿在最严酷的征战中,早日成长为将门虎子。这就将杨家的家庭前途与保卫大宋山河的宏伟事业结合起来,这种善于培养人、发展人的理性步骤,才是真正的历史远见和战略眼光。
于是,少夫人的甜美、满足的形象基调,已经逐步转型为严峻、果断而近于老辣、深远的性格内涵。
这一切渐进与转型,都为一个必胜的将军铺垫好了人格方面的必胜前提。
三 在险恶莫测、严峻非凡的征战过程中,穆桂英的性格发展得更为成熟,升华得更为崇高。
作为少夫人,穆桂英可以有几分脆弱和几许破绽;但作为先锋将军,她已经没有先犯错误接着再改正错误的权利。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军士们的生死存亡,都联结着杨门女将的荣誉与尊严,都反映出大宋江山的国家体面。
当着十万大军屯兵边关的时候,当着大臣王辉心惊胆战的时刻,当着佘太君夜观敌营,欲出奇兵而举棋未定的节骨眼上,穆桂英与老太君夤夜谈兵,认为我军因粮草战线太长,利于速战,宜于智取,必须兵出葫芦谷,寻找栈道突袭敌营。
穆桂英在此所言的全部计策,都不是信口开河、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经过周密调查与悉心研究的谋略。她仔细询问了当日跟随宗保元帅兵探葫芦谷而今重伤初愈的马童张彪,得知后山定有栈道,宗保委以重任的内情,这才决定冒险前去。
此时,连老祖母都为孙儿宗保之亡热血喷涌,发誓说:“为祖母定教他死无遗憾”;异常冷静的穆桂英却及时提醒老人:“葫芦谷驻贼兵要策划周全”,这才真正是会家不忙的大将风度。
等到西夏王文欲使诱兵之计,想将杨文广困于谷中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