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M >> mu >> 穆桂英 >> 正文

 

[组图]穆桂英挂帅竟然是慕容家族的荣耀?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都是北宋抗辽的名将,《杨家将演义》将他们骁勇善战的事迹演绎成为“杨家将”故事,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这本小说为了增加趣味,虚构了许多杨家将没有的人物和事件,比如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杨六郎攻破幽州城、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添加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情节,如八仙中的汉钟离和吕洞宾斗法。历史上确有杨家将其人其事,其中以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最为出名,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

 

 

 

  那么真正的历史是什么呢?对于这段历史该作如何评价?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分歧。

  第一,杨业早年抗宋错不错?历史上关于杨业的记载比较详尽。杨业(一作邺),本名重贵,并州太原人。据山西代县杨忠武词保存的《杨氏族谱》记载,杨业是汉太尉杨震少子杨奉的后代。杨业20多岁到太原,受到北汉重用,任保卫指挥使、建雄节度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国人号为“无敌”。北汉帝刘承钧时赐姓刘,名继业,又升任为侍卫新军都虞侯 (五代时的高级军官)。这时赵匡胤图谋统一全国,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归宋。开始,刘不听,却依靠契丹支援与赵匡胤抗衡。多次交兵,赵匡胤屡攻太原不下。宋太宗即位后亲征攻北汉,刘继元终因国力不支,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六日向宋太宗投降。在与赵光义作战中,杨业屡建军功,此时仍然坚守城南苦战。赵光义久闻杨业是员勇将,便命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杨业才归宋。宋太宗当即予以嘉奖,恢复姓杨,名业,不久对杨业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同年十一月,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担负防御契丹的重任,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对于杨业抗宋,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杨也一生中不光彩的行为。理由是:经过数十年战乱,当时人们渴望统一,而北宋出兵讨伐北汉,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杨业率兵抵抗北宋,势必不利于全国统一,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而另一种意见认为,统一固然是当时的历史大势所趋,但是究竟由谁来统一,当时并没有现露出北宋的一统大局迹象。五代末年并存的几个政权都有资格统一,关键就在于其中的力量对比。再者,杨业从青年时代就在北汉政权中任职,当时赵匡胤还没有君临天下,杨业不可能过早的降宋。至于日后率兵抵宋,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不应对他过多苛求。

  第二,杨业之死是谁的责任?根据小说所述,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是潘美。在雍熙三年宋军北伐时,潘美是西路军主帅,杨业是他的副手。由于潘美对杨业的才能非常嫉妒,所以在杨业乘胜追击时,故意囤兵不动,又不给予粮供应,最终导致杨业兵败身亡。关于《宋史杨业》中也有如此一段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当时杨业尚未伐辽,还在驻守雁门关,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而在杨业之上的主将是谁呢?杨业虽没有指明,其实就是指潘美。

  然而有人反对这一观点,按照《宋史·杨业传》中的记载:“美不能制”。潘美在此事中主要有领导责任,责任就在他身为统帅,未能有力节制王侁的轻敌妄动,此外实在不能再追究他什么了。部分历史学者更认为,当时王侁是监军,宋太宗一朝,监军权力甚大,潘美虽是外戚和主帅和名臣,但也受制于王侁,故此害死杨业的大半责任,应该在王侁而不在潘美身上。而且历史上的潘美是一位老成持重、屡著战功的骁将,与杨业共事七年,一直配合默契,这次又何必对杨业蓄意陷害呢?对于王侁的陷害的说法,理由如下:当宋军失利退守代州时,杨业首先提出不与辽军正面交锋、改由小路进袭朔州,但王侁拒而不听,硬逼杨业率军迎战辽军主力,但自己又不按照原定计划策应,从而导致杨业全军覆没。关于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也有一些缺陷。首先,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王侁和杨业的矛盾。《宋史·王侁》只是简单地说:“侁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侁坐除名,配隶金州,”史籍也没有记载王侁通敌的证据,所以王侁的决策仅仅是指挥失误。另外,《宋史·杨业传》中明确记载:“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也就是,当时同时为监军,还有刘文裕。刘文裕官职王在侁之上(团练使高于刺史),并且刘文裕是外戚,有相当沙场经验。也就是说刘文裕在军中权力,不应低于王侁。潘美则是忠武军节度、韩国公,外戚身份,开国重臣。王侁监军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只手遮天。

 

 

 

 

 

 

  第三,杨门女将的真相如何?佘老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后代在戏曲中演她百岁高龄,在面临辽兵入侵宋境,仍能挂帅领兵,赶走契丹兵,实在是让人敬佩。但是很多相关史料却不见记载有佘太君的事迹,那么究竟历史上是否真有佘太君其人?有学者经过考证,历史上确实存在佘太君其人,不过佘太君不姓佘,她本姓折,后人讹传,所以就改成了佘姓。杨业年轻时,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迎娶了府州折家的女儿。折家屡世居住在陕西府谷,从折氏曾祖以来,世袭军职,多次参加抗辽战争,而杨家也是世居此地,代代习武,两家正所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那么佘太君的称谓又是怎么来的呢?按照宋制,凡是有功之臣的妻、母都要有所封赠,以示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穆桂英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穆桂英挂帅竟然是慕容家族的荣耀?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