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同时能以“韩孟”和“郊岛”的并称标志着唐诗中两种影响深远的风格。 “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尽天下平民心”, 这就是孟郊,一个用心创作的老人,他的孝,他的苦,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他的诗歌中,的确他的诗风寒涩僻苦,但这不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吗?中国的文学史不会忘记这么一个对文学有过重要贡献的人,今天的我们也不会忘记。孟郊文化将会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M],《昌黎先生集》卷二十九,上海中华书局,第272页 [2]乔亿,《剑溪说诗》[M],《清诗话续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第1083页 [3]谢榛 ,《四溟诗话》[M],《历代诗话续编》[M],中华书局1983年,第1217页 [4]苏轼,《读孟郊诗二首》之一,《苏轼诗集》[M],中华书局1982年,第797页 [5]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81页 [6]赵翼,《瓯北诗话》[M] .郭绍虞 :《清诗话续编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7]翁方钢,《石洲诗话 》[M].王夫之 :《清诗话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78 [8]戴建业,《孟郊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9]郝世峰笺注,《孟郊诗集笺注》[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黄培,孟郊的“硬派诗风”及其求新求异的创作心态[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19卷第3期:58—61 [11] 陈利明,苦愁与穷愁———陈师道与孟郊之比较[J] 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6年第11期 [12]霍建波,论孟郊诗歌的创新[J] 唐都学刊,2004年5月第20卷第3期 [13]张佩曾,奇峻,苦涩话孟郊[J] 周口师专学报,1996年6月第13卷第2期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