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游子吟》的作者孟郊
郭庆祥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个孝子,他对慈母怀有深厚的感情。孟郊创作的《游子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因而被广为传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中,饱含母子深情。在上虞,人们对孟郊的《游子吟》尤其感到亲切,因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先生为这首诗谱曲,成为由经亨颐任校长的春晖中学师生人人爱唱的校歌。孟郊何以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原因有二:一是他有切身的生活感受;二是他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孟郊切身的生活感受是什么呢?一是母亲的慈爱关怀,二是游子的生活艰辛。孟郊的父亲名庭玢,能诗,母亲裴氏。孟庭玢在任昆山县尉时,生了三个儿子,孟郊是他的大儿子。由于有固定的俸禄,家庭生活过得较为温馨。但因门第不高和官职低微,所以也没有什么积蓄。后来,他死于任上。父亲死后,孟郊一家四口,生活陷于清贫,全靠慈爱善良的母亲勤俭持家,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三人抚养成人。对此,孟郊的感受最深。所以,他对母亲是一片深情。孟郊成年以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而四处奔波,他到过河南的河阳、江西的上饶、江苏的苏州,以及京都长安,但均谋职无成。于是,他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游子”。作为“游子”,孟郊感受到旅途生活的艰辛,他在《远游》诗中表达了这方面的切身感受:“慈鸟不远飞,孝子念远归。而我独何事,四明心有违。江海恋空积,波涛信来稀。长为路傍食,著尽家中衣。别剑不割物,离人难作威。远行少童仆,驱使无是非。为性玩好尽,积愁心绪微。始知时节驶,夏日非长辉。”每一次离家外出,总是得到慈母的关爱,体验到旅途生活的艰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所以他才能写出《游子吟》这样语言朴实但却感人肺腑的诗篇。
关于孟郊深厚的文学功底,得从他幼年时的勤奋学习谈起。孟郊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六七岁时已崭露头角,其后更加勤奋,因而学识渊博。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诗歌,长大成人后,更是勤奋写作。正是这种勤奋的阅读和写作,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孟郊的诗,题材广泛,富于生活气息,情感真挚,动人心弦。于是,学识渊博、富于才华的孟郊,却两次应试下第(一次是在贞元八年,一次是在贞元十年),这怎能不使他伤心落泪!他在《落第》、《再下第》两首诗中,抒发了当时悲痛的心情。先看他的《落第》诗:“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再看他的《再下第》诗:“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这两首落第诗,写得何等悲伤,何等令人心酸!不过,两度悲伤的孟郊,也有过一度的欢喜,那就是他在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春第三次应试进士及第的时候。请看他当时写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以看出,此时的孟郊,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其春风得意之状,是何等喜悦,何等令人欢畅!
由于进士及第,孟郊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变。但仕途并不顺利,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他到洛阳参加东选,总算入选,被选派为溧阳县尉。在任上,由于他心地善良,不愿对缴不出捐税的贫穷百姓用刑,被上司削去一半俸禄。后来,他终于辞职回乡。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冬,孟郊时来运转,靠了时任河南尹的好友郑余庆的帮助,他被聘为水陆转运判官和试协律郎,并在洛阳买了新居,把家属接到洛阳居住,总算安居乐业。可是,到了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意外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几天之内,他的三个儿子连续病死。孟郊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幼子》和《悼亡》两首诗。他的不幸遭遇,很快传遍洛阳,时人为他洒下了同情的泪水。慈祥的老母眼看三个孙子夭折,经受不起这种打击,也于翌年去世。年近花甲的孟郊遭此不幸,心情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还是勤奋写作,与诗友交往。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三月,郑余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他聘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应聘前往。八月二十五日,孟郊在赴任途中,不幸暴病身亡,享年六十四岁。
孟郊的一生,总的来说,是不幸的。但是,他以勤奋的写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与韩愈所创立的韩孟诗派,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对中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永垂青史。《游子吟》的作者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