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晓 黄晓丹
--------------------------------------------------------------------------------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五一”前夕,以“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游子文化”为主题的2006“德华杯”第二届中华游子文化节在江南水乡——浙江德清圆满落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朝德清籍诗人孟郊的乐府《游子吟》牵出了一个温馨的文化节——中国·德清中华游子文化节。在两年前的首届中华游子文化节“游子文化论坛”上,韩美林、黄亚洲、张抗抗、赵丽宏、张颐武、李敬泽、王旭烽、陈源斌等畅谈游子文化,期望着为当代社会道德重建作出贡献。而在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文明风尚的今天,第二届中华游子文化节又如期拉开了帷幕。
德清县委书记杨建新介绍说,德清籍唐朝诗人孟郊所作的乐府诗《游子吟》,抒写了人类共通的母子深情。举办第二届中华游子文化节,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进现代社会的人间亲情,激发人们的感恩之心和爱国热情。作为孟郊故里和中华游子文化发祥地的德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名山之胜、文化之邦”的美誉,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幼以孝闻,长以信著,晚以节称”“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在主题为“他乡与故乡”的游子文化论坛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穿针引线、妙语连珠,他的开场白是:“我觉得这首千年前的诗越来越具有现代性,因为对现代人来说,他乡和故乡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我们的故乡在哪里?我们生活在他乡时,会不会忘掉家乡?我们精神的故乡又在哪里?”著名文化人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和当地领导杨建新、王顺章等畅谈游子文化,他们谈古论今、精彩纷呈。
张抗抗认为:“他乡与故乡”这个主题很好,故乡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每个人心灵的感情归属地。因为这个故乡已经变成了一个象征。而他乡是有纵深感、可以伸缩的,是为人的发展创业提供了新的空间的地方。他乡,对我们来说更多是付出,而故乡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回报。很难想象,一个不爱故乡的人会很爱他乡。他乡和故乡,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放无限大的心灵。
写下著名《乡愁》诗的台湾学者余光中说,中国地大人多,历史上战乱也多,出现了大批移民、游子。如果做了游子,于作家而言,就是紧紧握住手中的利器——中文,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拿着汉字写作就是故乡。所以我们有很多杰出的作家在海外,就是因为能够坚持把中文写下去,写出他对故乡的怀念。中国的作家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我们凭着我们的文字,不一定要做一个孝子,做一个浪子也很有价值。我觉得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这个圆有多大,就看半径有多大,这个半径就是中文,中文走得有多远,这个圆就能画得有多大。
余秋雨指出,孟郊的这首诗带有历史的预言性。他非常赞同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拿着汉字写作就是故乡”的观点,他认为,讨论故乡与他乡,不应该从原始字面上去理解。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命和历史体验了这些词汇背后更宏观的意义。余光中先生说的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和文化意义上的故乡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寻找属于这两者的统一。
游子文化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德清县委副书记王顺章说,在开放社会中,游子现象非常普遍,关注游子文化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怀。德清虽是一个小县,但到德清来的游子也有10多万。我们在弘扬游子文化的时候,也在关注这些人,让他们感到德清是故乡。几年前,我们设立了孝子奖,尽管只是个民间奖项,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现代社会中仍是个重要话题,这也是我们举办游子文化节的原因之一。
而杨建新书记则表示,举办游子文化节有多重目的:一是倡导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努力在社会上形成孝敬父母、感恩亲人、回报社会的良好氛围。二是希望通过孟郊《游子吟》和中华游子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高德清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德清,喜欢德清,来这里投资创业。同时我们也希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相信再办几届,游子文化节的生命力、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本届游子文化节活动,还有“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颁奖及演出、赵孟頫书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