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疑也是其真实思想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些诗作记录了朋友间愉快交往的情景,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朋友的牵挂思念之情。在与官吏的交往中,杜荀鹤反复表达希望得到他们提携的愿望。“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投江上崔尚书》)可是“相知不相见,何以自谋身。”(《郊居即事投李给事》)“遍识公卿未免贫”,(《下第东归道中作》)这是他对当时“自谋身”的冷漠社会的理性认识。
杜荀鹤另有不少佛理诗。杜荀鹤的家乡安徽池州佛法昌盛,九华山乃佛教名山,杜荀鹤曾隐居于此读书多年,深受佛禅思想影响,他在《题德玄上人院》中说:“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并且表示“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佛教的出世思想、苦空观念,对杜荀鹤是有一定影响的。他时生归隐之念,但儒家学而优则仕,积极入世的思想,又使他欲罢不能。这些无疑是晚唐士子仕进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矛盾思想的真实表现。
纵观杜荀鹤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杜荀鹤诗中很少有嘲风月,弄花草之作。他继承了《诗经》、杜甫、白居易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注重诗的思想内容,力求真实再现晚唐末世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的主题揭发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代人民申诉不平,向统治阶级提出抗议。
杜荀鹤的诗歌虽然不能像杜甫的诗歌那样称为“诗史”,但无疑是具有“诗史”性质的。
第二、杜荀鹤的诗歌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以近体诗(律诗、绝句)写时事上。杜荀鹤专攻近体诗,他流传下来的326首诗,全是律诗和绝句。他用这种短小精悍的诗歌样式反映重大复杂的社会内容。这是他创造精神的表现。在杜荀鹤以前,曹操、杜甫、元稹、白居易等人,大都用乐府诗写时事。可见,以乐府诗写时事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而杜荀鹤却创造性地以近体诗写时事。如《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再经胡城县》等。
《乱后逢村叟》云: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诗作真实地描绘了战乱后的农村景象。这位老翁孤独地住在破村,他的儿孙已经在战乱中丧身。农村里鸡犬星散,桑柘被伐,一片萧条,可朝廷还像平时一样征收赋税。可以说,这是用史家笔法来写时事诗了。杜荀鹤以近体诗写时事,拓宽了近体诗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丰富了近体诗的表现内容。这是杜荀鹤对诗歌艺术作出的贡献。
难能可贵的是,杜荀鹤的近体诗还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山中寡妇》云: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麻苎衣衫鬓发焦),动作描写(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具体地写出了这位妇女的悲惨生活。诗人借山中寡妇这一典型人物,来概括唐末乱世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朴实而深刻。这样的典型形象还有《乱后逢村叟》、《溪居叟》中的老翁,《蚕妇》中的蚕妇等,虽然不多,却显示了律诗发展的新方向。杜甫的诗歌中也出现了士兵、农夫、贫妇等许多人物,但诗人并没有细致刻画,所以这些人物的个性特点不够鲜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卖炭翁》等诗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不过这是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杜荀鹤以篇幅短小的律诗绝句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实属不易。
杜荀鹤诗歌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他把哲理引进近体诗创作中。我国是抒情诗国度,哲理诗等诗歌题材在宋代之前并不发达。杜甫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细推物理须行乐”,(《曲江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