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桃红
杜荀鹤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在科场奋斗了近三十年,最终考中进士。关于杜荀鹤中进士,有一种较有影响的说法,认为是朱温推荐的。此种说法有人认同,有人否定,至今悬而未决,成了千古之谜。
百度《杜荀鹤》说:
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
百度《杜荀鹤》提到《鉴诫录》,但这里所说实际上与《鉴诫录》所记有所出入。五代何光远《鉴诫录》卷九《削古风》曰:
杜在梁朝,献朱太祖《时世行》十首,欲令太祖省徭役,薄赋敛。是时方当征伐,不洽上意,遂不见遇,旅寄寺中。敬相公翔谓杜曰:“希先辈稍削古风,即可进身,不然者,虚老矣。”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议者以为杜虽有玉堂之拜,顿移教化之词,壮志清名,中道而废。
《鉴诫录》说:“杜遂课《颂德诗》三十章,以悦太祖。”并没有百度《杜荀鹤》所说的那样的内容:“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
直接提到“温为他送名礼部”的是北宋阮阅编的《诗话总龟》。《诗话总龟》卷五《投献门》引宋朝钱易《洞微志》曰:
荀鹤字彦之,遇知于朱梁高祖,送名于春官,于裴贽侍郎下第八人登科,乃大顺三年正月十日,荀鹤生日也。
北宋阮阅编《诗话总龟》卷三《知遇门》引宋朝钱易《洞微志》曰:
杜荀鹤谒梁高祖,与之坐,忽无云而雨,祖曰:“无云而雨,谓之天泣,不知何祥?请作诗。”荀鹤曰:“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显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高祖喜之。
将两条材料结合起来看,可知《洞微志》认为杜荀鹤赋《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争表梁王造化工”,“高祖喜之”,“送名于春官,于裴贽侍郎下第八人登科”。
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因袭了这一说法,其卷九《杜荀鹤》记载:
尝谒梁王朱全忠,与之坐,忽无云而雨,王以为天泣不祥,命作诗,称意,王喜之。荀鹤寒畯,连败文场,甚苦,至是遣送名春官,大顺二年
裴贽侍郎下第八人登科。
也肯定杜荀鹤赋《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吹捧朱全忠,朱全忠很高兴,“至是遣送名春官,大顺二年裴贽侍郎下第八人登科”。
但事实并非如此。毕宝魁的《杜荀鹤中进士是朱全忠推荐的吗》一文陈述了以下理由:
第一、杜荀鹤的《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提到了梁王,那么,朱全忠是何年进爵梁王的呢?
《新唐书》卷十《昭宗》云:“天复元年正月乙酉,左神策军将孙徳昭、董彦弼、周承诲以兵讨乱,皇帝复于位……戊辰,朱全忠陷河中,执护国军节度使王珂。辛未,封全忠为梁王。”
《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也说朱全忠封梁王在天复元年,即901年。杜荀鹤诗云“争表梁王造化功”,提到梁王,则此诗必作于901年或以后。
第二、杜荀鹤考中进士在大顺二年,即891年。顾云在《唐风集序》中说:“大顺初,皇帝命小宗伯河东裴公掌邦贡。次二年,遥者来,隐者出,异人俊士,始大集都下,于群进士中,得九华山杜荀鹤,拔居上第。”
顾云乃杜荀鹤同乡好友,他们曾一起隐居九华山读书多年。杜荀鹤自编诗集《唐风集》,特请顾云作序。顾云所记,毋庸置疑。
第三、杜荀鹤于天复三年(903年)受田頵令去见梁王,作《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唐诗纪事》卷六十五《杜荀鹤》云:
荀鹤擢第,时危势晏,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甚重之。頵起兵,阴令以笺问至梁太祖许,颇厚遇。
荀鹤初谒梁王朱全忠,雨作而天无行云。梁曰:“此谓天泣,知何祥?请先作无云雨诗。”乃赋曰:“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显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梁悦之。
可见杜荀鹤的《梁王座上赋无云雨》诗作于天复三年(903年)。此距杜荀鹤中进士已经十二年了。可见,人们认为杜荀鹤由于赋《梁王座上赋无云雨》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