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u >> 杜荀鹤 >> 正文

 

杜荀鹤《山中寡妇》

杜荀鹤

《山中寡妇》

(闲云野鹤)

       
 

《山中寡妇》诗曰: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是著名的晚唐诗人,而《山中寡妇》是他的代表作。只要查阅过去的语文教材,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在六十年代初曾经以《时世行》为题编入高中语文课本。近年还曾编入“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杜荀鹤的传世之作。

 

重读《山中寡妇》这首诗,胸中波涛激荡,动情不已。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唐朝经历战乱之后,生活艰难的寡妇形象,反映了唐朝频繁的战乱和繁重的赋税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而使唐朝走向了灭亡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统治者的强烈抗议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

 

重读这首诗,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诗中塑造了一个在战乱之后,在赋税重压下艰难生存的老年妇女典型形象。诗的开篇就交代了“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诗中的老妇人的丈夫,在兵燹中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家产只有一椽茅破屋, 身上穿的也只是粗麻线织成的破旧衣服,勉强遮体。她吃的是野菜,这告诉人们由于战乱和沉重的赋税——“桑柘废来犹 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田地荒芜了,没有出产多少粮食,而且这很少的粮食还要交纳赋税,这样老妇人自己就只能靠野菜度日了。她做饭取暖的烧柴也只能是现砍现烧,生活非常艰难,简直就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着。可以想象,在战乱之后,再加上沉重的赋税负担,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岂止是这样一个老妇人哪!这位老妇人的形象实际是贫苦劳动者的形象的代表,这样诗中老妇人形象就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性。这首诗通过典型形象来表现诗人的思想的。

 

第二,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一个社会,尤其在古代,即使在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下层人民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更何况是经过战乱呢?唐朝社会虽然有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也曾创造了“开元盛世”,但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国势江河日下,日衰一日。到了晚唐,政治腐败,赋税繁重,官吏骄贪,民生艰难,已经显现出了末日的征兆。《山中寡妇》这首诗恰恰描写了晚唐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中所描写的老妇人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她的代表性或说典型性,就在于她的形象、她的生活状况代表了广大劳动者这个群体,这个阶级。广大劳动者在战乱之后,在严酷赋税的重压下挣扎在生死线上,是多么凄惨的情景啊!这种情景恰恰反映了晚唐社会生活的真实的本质的面貌,因此,这首诗揭露晚唐的社会生活的实质具有真实性和深刻性。

 

第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要深刻地描写并揭露晚唐社会生活的本质,可以有很多描写的对象,可以写社会的广阔场景,可以描写达官贵人的上层社会生活,等等。但诗人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位极端贫苦的老妇人做为描写对象,仅仅写她破败的茅屋,粗糙的麻苎衣衫,吃的也野采,烧的生柴,就这样完成了一位贫苦老妇人的形象塑造。老妇人贫苦的根源在于社会,“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由此,可以说这首诗从小处着眼,运用小中见大的方法,管窥蠡测,揭露了晚唐社会生活的本质。这种方法,在诗的创作中是一种既节省笔墨又容易取得成效的方法。

 

第四,诗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突出,老妇人住的是破茅屋,穿的是粗糙的麻苎衣衫,头上是发焦的鬓发,由此就可以看出老妇人生存的艰难。老妇人吃的呢?是经常挖来野菜,连野菜根都舍不得扔,连野菜根都煮烂吃掉。烧的呢?是现砍来的生柴,而且连叶都舍不得扔,一起烧掉。从这些细节描写 我们更加真切地看到了老妇人生活的艰难,看到了社会底层的人们是怎样具体地挣扎在生死线上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中的细节描写具有巨大作用,写诗时就应该注意细节描写了。细节描写,使形象更生动,使感受更具体,使主题更深刻。

 

第五,多种表现方法的综合运用。诗的开篇“夫因兵死守蓬茅”是叙述,“麻苎衣杉鬓发焦”是又叙述又描写,“桑 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又是叙述,“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是描写和叙述,“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是议论,所以,这首诗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这样,全诗既有事件简洁概括和全面交代,又有细节描写,使全诗生动形象,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的议论,又深化了诗的思想内涵。而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又包含了诗人的深深地抒发了积蓄已久的情感。诗中多种表现方法的运用使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加宽广,形象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感情更加饱满。一句话,多种表现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

 

第六,卒章显意。全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多种表现方法,其中暗含抒情。但把议论“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放在了全诗的最后,用议论揭示全诗的主题,给人留下无穷无尽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诗中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上面的六点,我以为是这首诗成为传世之作的法宝。也是学习写诗应该注意的要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杜荀鹤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杜荀鹤《山中寡妇》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赠质上人 杜荀鹤
    【闽中秋思】杜荀鹤
    水调歌头·咏杜荀鹤
    山中寡妇   杜荀鹤
    隐逸的乡愁——杜荀鹤《闽中秋思》赏
    杜荀鹤
    杜荀鹤生平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
    杜荀鹤交游诗考析
    山中寡妇 杜荀鹤诗鉴赏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诗鉴赏
    春宫怨 杜荀鹤诗鉴赏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诗鉴赏
    自 叙 杜荀鹤诗鉴赏
    胡遂论佛教“苦谛”与杜荀鹤诗的身世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诗鉴赏
    赠质上人 杜荀鹤诗鉴赏
    溪 兴 杜荀鹤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杜荀鹤诗鉴赏
    试论杜荀鹤的哲理诗
    论杜荀鹤的讽喻诗
    杜荀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春宫怨》杜荀鹤
    杜荀鹤中举之谜
    唐】 作者:【杜荀鹤】山中寡妇
    隋唐五代 杜荀鹤
    春宫怨 杜荀鹤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山中寡妇 杜荀鹤
    自 叙 杜荀鹤
    杜荀鹤 溪兴 赏析
    小 松 杜荀鹤诗鉴赏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溪 兴 杜荀鹤诗鉴赏
    【诗文赏析】自叙
    【诗文赏析】春宫怨
    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诗集
    春宫怨 诗词赏析
    山中寡妇 诗词赏析
    杜荀鹤——《山中寡妇》 | 诗词鉴赏
    再经胡城县 诗词赏析
    送友游吴越 诗词赏析
    溪居叟 诗词赏析
    自叙 诗词赏析
    溪兴 诗词赏析
    赠质上人 诗词赏析
    杜荀鹤诗颂潇湘
    小松 诗词赏析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
    【评析】再经胡城县
    《春宫怨》*唐·杜荀鹤
    春宫怨之杜荀鹤
    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小 松 杜荀鹤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濯足偶谈》:聂夷中和杜荀鹤
    春宫怨 作者:【杜荀鹤】
    再经胡城县 作者:【杜荀鹤】
    赠质上人 作者:【杜荀鹤】
    送友游吴越 作者:【杜荀鹤】
    小松 作者:【杜荀鹤】
    杜荀鹤《溪兴》
    杜荀鹤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