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ang >> 党益民 >> 正文

 

著名作家党益民

在网上,遇见十多年前部队的一位老战友,他见面就问我:“你跟老党有联系吗?”我说:“没有。怎么了?”他惊讶:“哎呀,他现在厉害了!”我问:“怎么了?”他答:“他获大奖了!”我说:“哦!”好久的沉默。他又问:“你和他关系很好?”我问:“从何说起?”他说:“我看见你在中国作家网上写的关于他的文章了。”我说:“哦,是吗?”谈话到此就结束了。

不记得我曾经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过什么东西。登陆中国作家网,寻找到党益民,果然看见自己很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走进党益民》,原来文章是从榕树下网站下载的。这些年,我经常发现一些网站盗用我的文章,既不跟我商量,也不注明出处,只是没有想到连中国作家网也会这么做,看来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从网上得知党益民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尽管现在各种大奖的分量已经如我们这个社会一样严重缩水和贬值,不过我还是要祝贺老党,对于一个中国作家来说除了诺贝尔奖,那就应该是鲁迅文学奖了吧。

我在北京遥祝老党双喜临门:升高官,中大奖!看来2008年不仅是对国家,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丰收年。

以后见了老党,可以毫不犹豫地介绍说:“这是咱们国家著名作家党益民。”都得了大名鼎鼎的鲁迅文学奖了难道还不著名吗?

热烈祝贺老党同志光荣跨入中国著名作家行列!

党益民同志路正长。

附《走进党益民》

走近党益民

 

从《北京青年报》上得知党益民向我念叨了多年的长篇小说《喧嚣荒塬》终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据说小说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还有人比之为关中渭北的“清明上河图”。《北京青年报》“作家现在时”栏目以近半个版,配以彩照,对党益民进行隆重推介。

党益民现在俨然已经成了名人,红人。

我一直是以读书人自居的,自叹这一辈子恐怕是没有机会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了,只能以读点闲书、写点文字聊以为生了。想想我这几十年,自打记事起,除了看些杂书,作些白日梦,还真没有做过一件像样的事情。也曾对着自己喜欢的那些书发出感叹,什么时候咱也能整出这样一本书,也算是生而无憾了。可惜这样的时候太少了。更多的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这样的书也拿来出版,浪费纸墨,浪费钱财,浪费时间嘛。包括对那些曾经和正在红得发紫的“当红大作家们”,我根本就没有太当一回事,在我的眼里他们最多只能算一个附庸风雅的“成功的”写手罢了。

在部队这个革命大家庭呆了十几年,我知道军队作家群里藏龙卧虎,高手云集,不可小视,但由于离自己比较远,不熟悉,从来没有对我构成压力和威胁。至于我身边的那些写手们,就根本不值得一提,党益民是唯一的例外。

认识党益民是通过他的长篇小说《藏光》。大概是一九九六年前后吧。当时,我从一个小兵那里看到了小说《藏光》,一口气读完,好家伙,原来就在我生活的这支部队里也有“专业水平的”作家呀。这小子将来绝对不可小瞧。一向孤芳自赏,眼高手低的我在那一天有了些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可惜我健忘,懒惰,始终没有振作起来。

后来,去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认识了党益民,一个很朴实、很厚道的陕西小伙子。人很聪明,很勤奋,也很谦虚,给我的印象很好。曾经听别人和我说起过他的一些事情,我想那多半是不成功的同行出于对成功的他的嫉妒和猜疑吧。也难怪,这小子太顺了。

再后来,听同行说他曾经在一个武警部队的作家研讨会上,对武警部队的文学创作现状大放厥词,大为不满,十分狂妄,说了一些让我们每一个立志于从事文学写作的人都很难堪,很惭愧的话。我因此引党益民为同类,为他欢呼、雀跃、鼓掌。好样的,小伙子!

好像党益民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生在世,三件大事。首先,应该做好一个人,其次是把事做好,最后再交一些好朋友。党益民人做得如何,朋友交了多少,我接的触少,不了解,不好妄加猜测、评论,但在我看来,他事情真是做得让人羡慕的。这几年,他在干好本职工作,当好宣传处长的同时,业余时间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藏光》、《戴子弹项链的女孩》、散文集《西藏,灵魂的栖息地》和这部长达448页的成名之作《喧嚣荒塬》。这很不容易,我也曾经当过三四年的宣传处长,自称是日理百机,瞎忙呼。那是我当兵十几年中最辛苦,最操心的几年,整天忙忙碌碌的,出力不讨好,结果却是领导不满意,自己不满意,还浪费了很多不算太宝贵的时间。咳!不服不行啊,看来咱天生还真就不是那当官的料。而人家党益民在做了这么多事情的同时,他的仕途还顺利的让人嫉妒,这也就难怪总有人在我面前说党益民的坏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2000年年初,我和党益民作为一、二总队的宣传处长,分别从新疆、成都到北京开会,住在同一间房子里。躺在床上,他对我说:“老李,指挥部打算调我来北京当宣传处长,你给我参谋参谋,看我该不该来?”我说:“废话!你先说说你不来的理由吧。”他说我在一总队工作了二十多年了,那里有我的老首长和很多战友,工作、生活得很轻松、很舒心,一切都很得心应手;我在成都刚分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家属也好不容易从陕西农村随军到了成都;这些年,我在成都结交了一些好朋友,创作环境很好。可到了北京,我将一无所有,尤其担心那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怕适应不了那里的环境。我说你不是一直梦想当作家吗?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你说的这些东西,将来你到北京以后都会有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这样的好事情,打着灯笼也难找啊!你要是错过了,将来绝对会后悔的。

就这样,党益民成为了当时交通部队最年轻的正团职处长。

记得,党益民说过,他对当官并不是太热心,顺其自然。我也曾经在总队举办的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上,教育我们的年轻干部们,这年头,处长比处女多,千万别把当官看得太重,别把自己的那个连长、营长太当一回事,要“淡化官念”,要趁自己年轻,抓紧时间,学习一点真本事,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在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在这件事上,咱还得向人家党益民同志学习。你看人家老党,在不经意间做人,做事,做官,一件也没有耽误,一件比一件做得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党益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著名作家党益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