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D >> dang >> 党益民 >> 正文

 

[图文]党益民:我的书桌在雪原

 
<a党益民:我的书桌在雪原(图) src="/Article/UploadFiles/200812/20081220162755750.jpg" width=400 border=1>
  党益民从1983年首次以新兵身份入藏至今,陕籍军旅作家党益民已36次入藏,其间九死一生、惊险万状。央视7套播放他的专题片《走不完的西藏》时,许多人边看边落泪。10日,他回陕探亲之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写作缘于感动

  “每走一次西藏,我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透彻的洗涤和净化”,因为在西藏,有那些平凡的武警筑路兵,“我朝圣的是战士们伟大的灵魂”,去年夏天,党益民开始了第36次朝圣之路,用38天走完了新藏线、川藏线全程。

  就在此次采访中,党益民得知了那么多触目惊心的事:有战士在塌方中牺牲,整理遗体时,军医不得不用针线将他的肉体连缀在一起;经常有战士与当地群众举起火把,沿着咆哮的江水,一路寻找失踪战友;一位4岁小孩的一句“妈妈,能不能让爸爸再找一个妈妈,让那个妈妈去阿里,你留下来陪我?”大家笑过之后却一齐流下泪,因为就是这个小孩,为了追赶下楼的妈妈,从5楼窗户爬了下去,掉入雪堆幸无大碍。

  “我就是要让人们知道,为了国土的完整、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宁,还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战士守在那里为了理想,为了职责。我也要让战士们自豪地对人说,看,祖国没有忘记我”党益民说。

  曾经目送乡党牺牲高原

  每次入藏,党益民都会去探望那些长眠的战友。距西藏波密县城4公里处,有个烈士陵园,党益民总要去那里看看,烧几炷香,给老战友点根烟,更多时是默默地站一会儿。

  那位战友叫王立波,长安人,1990年深秋,王立波的妻子抱着一岁大的女儿去探亲,相聚才两天,王立波就要上山了,在妻子撕心裂肺的挽留声和哭声中,他坐进了驾驶舱,泪水长流,那次竟成了夫妻间的永诀。因路基塌陷,王立波的车子翻入江中,半月后,下游河滩出现了一具无法辨认的残缺遗体,人们以为是他,就埋在了山坡上。次年春,又在下游几十里处找到一具尸骨,上面裹着一块王立波的毛衣碎片,于是,他就有了第二座坟墓,成为川藏线上惟一有两座坟墓的烈士。

  王立波牺牲后,妻子王小宁出外打工,以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没人知道她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军嫂。10年来,她一直瞒着女儿,直到有一天,女儿翻开母亲藏在衣柜里的相册,指向那个穿军装的人时,王小宁终于失声痛哭,然后是母女抱头痛哭。

  “还有一件事”,党益民接着说,一位见习排长黎卫芳,提干命令将于晚饭后公布,但就在那天下午,他打风钻时,倒在了山体塌方中。天黑时,浑身是血的他被送到了30里外的小医院,没有电,战士们就举着蜡烛在急救室里为那位援藏医生照明,滚烫的蜡油淌在战士们手上。党益民颤抖着拍下了整个抢救过程,但再也没有拿出来看过。

  说到这里,党益民眼眶湿润了,一阵沉默后,他说:“我的书桌在雪原。因为,有那么多的战友在那里,那么多的忠诚在那里”。本报记者 王锋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党益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党益民:我的书桌在雪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