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陶渊明辞官原因新探

陶渊明的辞官原因,据萧统《陶渊明传》云:“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宋书·隐逸· 陶潜传》与《晋书·隐逸·陶潜传》所载略同。此事为大家所熟知,乃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美谈。应该说,不肯折腰“拜迎长官”的清高以及对乡里小儿的鄙视,很符合晋朝上层社会以门第自高的风气。稍有疑问的是,此事发生在义熙元年(405),距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已近十三年。在任彭泽令之前,陶渊明还担任过江州祭酒、桓玄幕僚、刘裕镇军参军、刘敬宣建威参军等职,对官场应酬应该早已习惯;而且诸如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样的军府僚佐,晋见上司的礼节要求更为严格,不要说束带见之,跪拜叩首都是常事。顶头上司如刘裕、敬宣,也不是什么门第高贵之人。刘裕年轻时“名微位薄,盛流皆不与相知”(《宋书·武帝纪上》),刘敬宣也是将门出身的下层士族,两人都是一介武夫,与乡里小儿相去不远,不耻于成为他俩之僚佐,却耻于束带见督邮,何也?更为可疑的是,对于陶渊明来说,不肯折腰拜迎长官原本是一件很值得夸耀的事,但在他本人所作的《归去来兮辞》之序中,却对辞官原因有不同的说法,其云: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本来准备干一年,为什么忽然一天也等不及,星夜辞官呢?在这段记述中,绝口不提是因为督邮将至,而是说立即辞官的直接原因是要奔程氏妹之丧。这个理由非常牵强。汉晋常例,是为父母守丧而辞官,从未有为妹妹奔丧而辞官的。实际上,陶渊明也并没有去武昌奔丧,而是直接回九江老家了。而在他当时写的《归去来兮辞》中,也并没有丧妹之痛的流露,而是充满了如释重负的愉悦。所以,我觉得陶渊明辞官,肯定有难以告人之隐衷在。

除了督邮将至、性格不适合为官、奔程氏妹之丧三因之外,前人对渊明辞官还有如下一些猜测。第一是说渊明辞官是悯晋祚之将移,故辞官以图置身治乱之外,全其后节。王禕《自建昌州还经行庐山下记》说,义熙三年,“刘裕实杀殷仲文,将移晋祚。陶氏世为晋臣,义不事二姓,故托为之辞以去,若将以微罪行耳。”(《王忠文公集》卷六)陶澍对此说深表赞成,他在注中说:“初假督邮为名,至属文,又迂其说于妹丧自晦耳。其实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节。”(《陶靖节集》陶澍注语)此说不值一驳。刘裕篡位在元熙二年(420),距陶渊明辞官之年(义熙元年,405)有15年之遥。此时刘裕篡逆之迹未彰,陶渊明逆知后事岂能如此昭昭然也?第二是说,渊明曾仕桓玄,玄篡晋失败,余党率受牵连,渊明或亦因之蒙耻受谤;加上“质性自然”,“违己交病”,适值妹丧,便托辞远遁[①]。此说也不可信从。桓玄之乱甫一平定,陶渊明旋即进入刘裕和刘敬宣幕府,二人均为桓玄死敌。这说明,刘裕、敬宣全不介意渊明曾入桓玄幕府。据龚斌自己考证,桓玄篡逆之时,陶渊明正居家守母丧,完全没有参与谋逆之事,谤从何起?更何况,陶渊明在母死后所作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此文很可能作于平玄之后)中,对外祖孟嘉与桓温的关系丝毫不加避讳,相反却有夸耀之意,根本看不出曾因与桓家有关系而蒙耻受谤的痕迹。如果是因为与桓玄事有牵连而辞官,应该是深思熟虑,早有准备,但渊明辞官明显是临时决定,走得很仓促,“敛裳宵逝”,完全不像是深受谤言之苦而辞官。所以此说也很难站得住脚。

为了理解陶渊明为何辞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督邮这个官职的职掌。据《通典》卷三十三《职官》十五:督邮为郡佐之一,“汉有之,掌监属县……功曹之极位。汉尹翁归为河东督邮。时太守田延年分河东二十八县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举法皆得其罪。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又孙宝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故吏侯文为东部督邮。敕之曰:‘今日始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由此我们知道,督郡属监察官,职掌监察属县长官,依法控告,鹰隼击杀,冷酷无情。陶渊明那位很著名的曾祖陶侃就曾经担任过这一官职。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陶渊明出仕的目的。各种材料都表明,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归去来兮辞》序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通过担任地方长官以致富在南朝似已成为惯例。《南齐书》卷三十二《张岱传》说皇帝因其弟张恕有功,要以恕为晋陵郡太守,张岱的答复是“若以家贫赐禄,臣所不辞,以功推事,臣门之耻。”此事一则说明南朝高门耻于实务,二来说明担任地方守、令乃是照顾贫穷者的一个门径。《冥祥记》的作者王琰也曾因为家境贫困而走王僧虔的路子,希望能得到一个地方长官的位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齐文》载有王僧虔《为王琰乞郡启》:“太子舍人王琰(阙十五字)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并不容易,同样是请托了其叔父(很可能即是担任太常的陶夔)之后,才得到这个职位。很显然,这绝不是因为郡县守令傣禄高,而是因为地方长官获得外快的途径多,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在南朝这些外快收入很可能已经合法化了。

第三,我们来看一看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前后的经济状况。陶渊明出仕之前十分贫穷,“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颜延年《陶征士诔》),“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归去来兮辞》序)。这种状况在他出仕十年之后并未根本性的好转。他在《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还说“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瑟空宇中,了无一可悦。”此时是元兴二年(403),陶渊明出仕已近十年。为什么呢?因为陶渊渊明以前担任的都是州郡或者军府的僚佐,无论是江州祭酒还是镇军参军、建威参军,都不是肥缺,类似于现在的工薪阶层,正常收入只是官俸或偶尔所得的赏赐。但在担任彭泽令八十余天以后,他的境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是“僮仆欢迎……有酒盈樽”;而且有车有舟:“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有房有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过上了小康生活。短短的八十余天时间,就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光靠官俸收入显然是不够的,肯定还有一些灰色收入,而这些收入在陶渊明任官期间尚未合法化,这也就是陶渊明在督邮来检查工作时辞官归田的真正原因。因为如果督邮查出什么不法之事的话,那就要真的成为严霜之诛的对象,受乡里小儿之辱了。知道了以上的情况,我们也可知道义熙末年官府征其为著作佐郎,陶渊明为何不就。因为著作佐郎同样是工薪阶层,无助于彻底脱贫。

职掌监察又以严厉闻名的官吏上任或者下州县,地方官吏闻风而逃的事例,在汉晋之时比比皆是。如李膺为青州刺史时,“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列传》)“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李膺列传》))范滂任清诏使至冀州时,“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而去。”(《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范滂列传》)晋朝时,王濬任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晋书》卷四十二《王濬列传》)刘毅“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晋书》卷四十五《刘毅列传》)所以,我很怀疑,陶渊明辞官可能是因为有臧污之行,所以才在督邮来县之前,望风挂印而去。我承认,这种推测不厚道,有厚诬古人之嫌,但如果我们对人性不抱太高的期望,就会遗憾地发现,这种推测可能是最接近生活的真相的。

 

 

 

相关人物

温庭筠  温如  韦应物  韦孝宽  王昌龄  韦皋  王之涣  王勃  李白  李昭道  李邕  李贺   刘长卿  柳宗元  柳公权  李煜  李光弼  李敬业  刘禹锡  杜牧  杜甫  杜夔  杜预  史朝义  史万岁  史思明  史弥远  炀帝  隋文帝  唐玄宗

相关文章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生平介绍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英文译文    归园田居   移 居   杂 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饮酒   乞 食   和郭主簿   饮酒解释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归去来兮辞》:灵魂深处的歌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侯华志——解读陶渊明《闲情赋并序》之“十愿”歌   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归去来兮辞》教读指导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最后的摇摆——浅谈《归去来兮辞》的思想意义《归去来兮辞》分析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分析   陶渊明“归去来辞”的英文译文    归园田居   移 居   杂 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饮酒   乞 食   和郭主簿   饮酒解释   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归去来兮辞》:灵魂深处的歌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侯华志——解读陶渊明《闲情赋并序》之“十愿”歌   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归去来兮辞》教读指导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最后的摇摆——浅谈《归去来兮辞》的思想意义   读山海经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