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堂实录
|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虚实结合的写法。 3.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写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 抒写感情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1. 虚实结合的写法。 四、 利用幻灯出示总理图片 五、 教学方法 1. 以指导感情朗读为主结合“讲”、“练”。 六、 设想 安排两课时 七、 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看《周恩来》录象,了解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1.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录象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解题:周总理,你在哪里 询问 用“你”不用“您” 1. 呼唤 寻找 2. 显得亲切,显得人民 怀念 与总理亲密无间 2. 简介作者 柯岩:当代女作家,原名冯恺,广东海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 3. 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 ⑴、注意语气词“呵”的变读法:句首读“ā”,句中、句尾读“yā”。 ⑵、体会诗歌的感情:怀念、热爱、崇敬、爱戴。 ⑶、诗歌的结构:询问——呼唤——寻找——应答——思念 4. 辨析字词 谪( ) 涛( ) ⑴ 滴( ) ⑵ 摘( ) 滔( ) 5.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询问、呼唤) ⑴学生齐读第一节,注意哪些字应重读,请划出来。(我们的、好、哪里、想念) ⑵重点理解如下字词的含义:(我们的、好、你的人民) a、 我们的: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b、 好:既揭示了人民崇敬和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c、 你的:同“我们的”相照应。 ⑶、这一小节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反复) 反复呼唤、寻找,反复倾诉人民的深切怀念之情。 6.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寻找) ⑴、 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⑵、 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为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⑶、 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⑷、 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 a、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b、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c、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⑸、 注意思考第六小节同前(2 ----5)之间的关系。 A、是前四个小节的总结。 B、这一小节有三个词同第一小节一个词相照应,请找出来。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到处”——“不停息” 相照应。 C、理解“足迹”“深深”两个词的含义。 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业绩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上文是对总理作为普通老百姓形象的具体描绘,下文是对总理作为一个国 家领袖形象的描绘。)
⑹、 学习(7---8)小节。 A、“深情”包含着哪几种感情:悲痛、敬仰、怀念。 B、“中南海”、“政治局”:突出了周总理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袖。 C、“在这里”与前面“在哪里”相呼应,表现了周总理虽死犹生,与祖国江河大地同在。 D、“在一起”反复四次,强调周总理与人民血肉相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⑺、 第二部分的几处有代表性的细节描写: A、“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B、“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C、“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7.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思念) ⑴ 、两个“永远居住”: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⑵、“太阳升起的地方”: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⑶、全诗点睛之笔: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8. 指导朗诵全诗 9. 板书:
呼唤 寻找 怀念 (1) (2—8) (9) &n[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
下一篇文章: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实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