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泉》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文龙巷小学 何秀蓉 【教材分析】
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其 “绿”、“深”、“清”、“幽”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给文章分段。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2、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⑴ 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⑵ 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排比) ⑶ 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 (人) ⑷ 讨论: 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⑸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后感】 《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突出“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整堂课教学做到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珍珠泉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珍珠泉》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珍珠泉》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珍珠泉》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