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哪里看出很寒很寒? 生:因为上面写着“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又是雪又是冻,怎么能不寒呢?在我们这个地方,可能冬天都没有这么寒冷,是吗?再找一找整篇课文当中描写寒冷的语言,你看看这料峭的春寒到底有多寒? 生:默读课文。 师:有多寒,说吧。 生:“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师:除了这儿,还有吗? 生:“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山间岩缝都覆盖着——(生齐)皑皑白雪。可见有多冷啊! 生:“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是啊,我们一起感受到寒冷了。你还想说—— 生:“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师:小贝蒂都冻成这样了,能不冷吗?所以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话都说明这料峭的春寒“寒”不“寒”啊?(生齐说:寒)。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诉说。 师:是啊,躲在空调房间里躲在被窝里。但是,就是在这样料峭的春寒当中,居民们却纷纷—— (展示寒风飞雪片断) 师:你们看啊,这一回你们来读这一句的时候,我想你们的体会更深了。来,这回请你读。 生:(读)“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哪两处读错了? 生:第一个是“料峭的春寒”他读成“料峭春寒”,还有“坚硬”读成“僵硬”。 师:对,应该是“坚硬的山路”。我刚才听这个孩子读的时候,他“顶——着、冒——着、踏——着”这样读,我想,他肯定体会到了当时寻找燕子的艰辛。谁再来读? 生:读这一段话。 师:这里有一个字,应该是“满(生误读‘漫’)”天飞舞的大雪。大伙一起读吧。 生:齐读这段话。 师:“纷——纷”走出家门,我听到你们是这样读的。同学们,你仿佛看到谁走出家门了呀? 生:我仿佛看到许许多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 师:这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 生:有小贝蒂和她的父母,还有所有的男女老少。 师:是啊,还可能有——,你想象啊,可能有怎么样身份怎么样职务怎么样年龄的人啊? 生:可能上有九十几岁的老人,下有不到一岁的小孩。(其余学生惊讶状) 师:不到一岁可能太夸张了吧,但是老人们肯定有,是吗?还有—— 生:当地政府的一些官员。 师:同学们,政府官员他每天日理万机,他怎么也要去寻找燕子呀? 生:因为他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很着急。 师:觉得拯救生命比所有的事都重要,是吗?还可能有谁—— 生:有忙碌的工作人员。 生:还有警察局里的警察。 生:还有些家境贫困的农夫,不管自己家庭的贫穷也要去找。 师:贫困的也要去找,富有的也要去找,你是这个意思吧。 生:有可能以前那种打猎的猎户,但是这次听到广播后纷纷地去找燕子。 师:那肯定是政府的呼吁在起作用了,是吧!来,你说,还有哪些人? 生:还有医生。 师:我明白大伙的意思了。你们是说可能这一大群的人当中,有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读下去吧。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可能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还有可能跟我们大伙一样年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 生:(齐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们能想象他们走出家门时候的心情吗?他们是怎么走出家门的? 生:他们非常的焦急。 师:焦急地走出家门。 生: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师:“心急如焚”这个词你会写吗?来,写到黑板上去。“焦急”你会写吗?你也去写。还可能怎么走出家门的? 生:还可能是匆匆走出家门。 师:太着急了,你去写吧! 生:还有急切地走出家门。 生:急忙走出家门。 师:还有—— 生:急如心火 师:急火攻心的样子,是不是?(笑)太严重喽。 生:十万火急。 生:迫不及待。 师:这个词真好,你也去写吧。 生:非常担心。师:是啊,他们就是这样急切地、匆匆地、心急如焚地、心急火燎地、焦急地走出了家门,这就是“纷——纷”。谁再来读这个词? 生:(读)“纷纷”。(连续指名五人) 师:大伙一起读。 生:(齐读)“纷纷”。 师:读整句话,读吧! 生:(齐读)“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寻找啊? 生:森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