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图文]《心里的世界》教学实录

 

评 析

  把昨天和学生一起聊过的修正版“坐井观天”和本节将要学习的《井底之蛙》以“快乐”为接口做一串接,导入有新意。但可惜的是,导入环节一结束,这个资源也就彻底“报销”了,未免有点大手大脚之嫌。其实,两个寓言的拼接所形成的是井底--井外--大海这一不断扩展的空间维度,显然,这是一个眼界不断放大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行走的过程,而这一扩展的向度正是本文的主要意旨所在,仅仅为了一个课堂的导入实在有点浪费资源。我们不妨做这样的设计:导入环节如李勇老师所示,但在课堂后半部分可以尝试着把两者再度连接起来进行开掘,以揭示浅尝不止、步步攀缘的内涵。如此,在意义层面既可接力递进,在形式层面还可前后圆融,资源的利用效度当有所提高。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梳理,必要,但在归纳时似乎不必拘泥于三个字的格式。其实,原文“高兴时……”“疲倦了……”“跳进井水中……”“环顾……”等本就是为了在叙述形式上求变化。

  另,归纳时有明显遗漏。“环顾那些鱼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一句虽没有指出具体的快乐,但却是相对的快乐,当然应该归入。

  反向一问,甚佳;没有展开,甚憾。

  此问和本文意旨远了!

  未尝没有精彩之处,但于本课来说,这样的对话过于枝蔓了

  井水真的是臭的吗?此处的对话缺乏科学论证,具体不细谈,大家自可思量。看似一个小问题,却关联严谨思维习惯的养成,故马虎不得。不能十分确定的事情且不确定,如有必要,加一个“可能”即可。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别人的感受,更没有理由去指责别人认为的幸福和快乐”。这个推论有意义,但却不一定非得通过井水发臭来求证。其实,这个讨论最好是放在对比青蛙和鳖的快乐时进行。

  至此,关于本课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也就是关于青蛙快乐的部分全部结束。对青蛙的各种快乐逐一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讨论,这样的设计过于琐碎,不妥。其实,各种快乐属于同一“属性”,梳理必要,但每一个地方都要详细讨论则意义不大。我以为,在第一自然段技术梳理完毕之后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似更为妥当。

  “青蛙做梦”这一情景的创设把“走,还是不走”这一重要问题包容进来,好!

  此处,学生的呈现比较精彩,惜乎对话只是点了点水,而未能深入。教师不妨把学生的几种选择一一列出,并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再从这些学生的呈现点开始,朝纵深开掘几个回合,也许课堂会精彩很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心里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心里的世界》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