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设计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简单汇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1: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板书2:独立生活、自主意识)
方法:
①带着问题读:哪些内容反映了乌塔的生活独立?(边读边划)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②出示欧洲地图,找出乌塔游历地点。读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③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部分,体会乌塔自主意识。
3、介绍异国风土人情。(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辩论,引导探究。
1、师谈话: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于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同学们自愿组合,讨论:小孩子独自出行好还是不好?
2、生辩论。
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深化主题。(思品教育)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我们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首先应该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做)
1、把《乌塔》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故事。
3、小调查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4、习作开展“学乌塔、寻秋记”活动。(活动范围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准备外出经费。活动结束,召开座谈会,总结活动心得,并完成一次习作 。)
板书设计: 乌 塔
独立生活 自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