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通过默读,能结合课文内容讲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能结合实际生活说出对乌塔这样做的看法,并受到自立的启发。
教学重点:让学生讲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说出对乌塔这样做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齐读课题。(读课题)
二、新课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师: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完成什么任务?
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对乌塔这样做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什么事 看法
2、自渎课文、解决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板书:认读字)
师:这些字是要求大家会读的,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两名同学领读)
师:“逻辑”连起来怎么读啊?
生:“辑”要轻声。
师:一起读一遍。
3、默读课文、说清事情
师:让我们把这些认读字带到课文中,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描述这件事的关键词或关键的句子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有的同学读完了,就在默默地组织语言。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汇报。 板书: 时间 暑假
地点 旅馆
人物 我 乌塔
事情 游历 (细 久) 想法
(标准:暑假的一天,我和乌塔在旅馆相识,通过我们的交谈,知道了她一个人游历欧洲,她的安排非常细致,也准备了很长时间,以及她对单独出门旅行和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
预设:
生:暑假的一天,我在旅馆认识了乌塔,她一个人游历欧洲。
师:好,老师把你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板书)说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其他同学补充。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乌塔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像书中第6自然段说的那样:她一个人游历欧洲,她就不怕危险吗?她的父母就不担心吗?她是怎样做的呢?
生:安排的很细致、准备了很长时间。
师:她已经准备3年了,难怪安排的这么细致呢!
师:现在通过老师的引导,对于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有补充吗?第8、9段讲的是什么呢?
生:不同意我的观点。
师:用书上的词是?
生:反驳。
师:她对单独出门是怎么想的呢?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生:赞同。
师:第9段乌塔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生:亲身经历去认识世界。
师:看来中国的孩子和德国的孩子真是不一样的。
师:用这些词语我们就概括出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试着说说?
生:说事情。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4、表明看法、渗透品质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中国的传统观念限制,家长不允许。
德国孩子——中国孩子 德国家长——中国家长
师:我读过这篇课文,对14岁的德国小女孩一个人游历欧洲以及她的一些想法真是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对我们中国孩子的生活习惯更是感到担忧。对于乌塔的做法,你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看法呢?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生:乌塔太不起了,她这样做有利于自立。中国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父母帮忙,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为什么说她了不起啊? 你认为这样能培养我们自立的精神
生:一个小孩就敢自己去游历欧洲,太勇敢了。
师:是啊,我都为她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感到惊讶。还有什么看法?
生:我感觉她这样做也不好,因为毕竟是小孩子,很可能发生意外的。
师:他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要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就一定要冒险吗?
生:不一定,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独立自主,锻炼我们的自立能力。
师:怎样才算自立呢?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
生:自己洗衣服……
师:是的,我们可以自己做的事就可以自己尝试去做。那我们从乌塔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我们不要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要敢于自己尝试……
师: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我们缺少独立自主的态度和经验。我也不能一味的效仿德国的孩子,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自立自主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在讲述一件事时,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这几个方面来说。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要观点鲜明、有条理、符合逻辑。
师:你们可以在课下把你的看法写下来,并把这件事和你的看法说给你父母听。
板书:
乌塔
(自立)
什么事 时间 暑假 认读字
地点 旅馆
人物 我 乌塔
事情 游历 (安排、准备) 想法
看法 好 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