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
|
十堰市实验小学王艳 [情景说明]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文中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师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突破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即“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吗? 生:我喜欢旅游。旅游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呢! 生:旅游可以看到更多更远,还能吃到各地美食。 生:我不喜欢旅游。旅游太累了,我最怕吃苦头。 (大家都笑了起来。) 师:很好,你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旅游的同学,你们都和哪些人出游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师:假如让你一个人出去旅游你敢吗? 生:我不敢,还没上火车就哭着要妈妈。 (全班大笑) 生:我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外面太危险,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独自外出。 生:我会一到那里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人去接我。 (又是一阵笑声) …… 师:看来,让你们单独出游是不可能的了。 师:可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却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们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好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生自由地读书,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不一。) [ 反思:对于略读课文,特别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进行单元组训练。因此,首先必须让孩子充分地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前教师要求的提出,使学生阅读目的明确,读与思有效结合。课堂伊始,教师便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肯定学生思想个性的展现,同时也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片段二: 师:读了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生:我认为乌塔这么做不好?万一在旅游的过程中出事了怎么办? 生:她这样做,难道她的父母不担心吗? 生:我不这样认为,我非常佩服乌塔。我真想像她那样。 师: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问乌塔呢? 师:我们来开一次记者招待会,让你们亲自去问问乌塔,好吗? 生:(齐)好! (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把学生分成了乌塔、记者两方,准备展开讨论。) (学生开始合作:记者小队每队最多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乌塔方准备应答记者的各种问题,要求他们有备无患。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为双方出谋划策。) (十分钟后合作暂停。) 师: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了来自德国的小姑娘——乌塔。 (掌声) 师:下面我们请记者朋友和乌塔自由交流。 (指定一个记者组和一个乌塔组上台交流) 记者:你好,乌塔!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大家都笑了起来) 记者:我想向你提几个问题。 乌塔:欢迎提问。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记者: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你打工挣的钱够吗? 乌塔:因为我的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我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在旅游的过程中,我还得节约。(课文中讲到了乌塔对作者说: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一组示范完毕) 师: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间到。 记者:谢谢! 乌塔:不用谢。欢迎你们到德国旅游。 (掌声雷动) 师:下面,请各位记者和乌塔自由交流。 (学生纷纷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自由交流进行了十分钟) 师:请乌塔组和记者组分别评出各自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最精彩的回答) (这里只摘取一个例子)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的指导,会增长见识吗? 乌塔:我在出行前不是准备了整整3年吗?在这3年里,我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见课文“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一起玩。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思想中存在着疑问展开辩论,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充分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学生的见解也并非随意发表,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密切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后得出的。] 片段三: 师:此时,你最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生:乌塔,我真羡慕你,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独立自主的精神。 生:乌塔,我太佩服你了。14岁的你三年前就做出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决定,说明你很有胆识。你能够用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游,说明你很有恒心。在旅游的过程中,你能够克服实际困难,把旅游顺利进行下去,说明你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我要向你学习。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乌塔,你已经成功地周游了欧洲,欢迎你到我们中国来旅游,到那时,我一定要和你交朋友。 师:大家对乌塔的壮举充满了钦佩之情,那么请你们站在客观的角度讨论一下:一个未成年人,应不应该独自远行? 生:我觉得不应该。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难免有意外发生,到时候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不少同学连连点头)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一个未成年人他的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是有限的,旅行的事等成年了再实现也可以,为什么非要现在去涉险呢? 生:我觉得应该。我们应该从小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且这样的旅行最能锻炼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既然出门前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那么有再大的困难我都可以克服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 生:老师,您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像乌塔一样独自远行吗? (几个胆大的孩子还是跃跃欲试) 师:你们认为呢?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请大家回家后收集资料、与父母讨论,下一次课我们就这个问题开一个辩论会好吗? [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新颖的记者招待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探究课文内容的过程活跃、形式新颖且富有实效。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课文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在积极的讨论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给学生构建了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专家点评] 王艳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具体体现在: 1、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教师通过看似简单的提问(见片段三)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此可谓“四两拨千金”。 3、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 张道平点评)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乌塔,王晓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乌塔》教学案例片段及评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语文——《乌塔》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乌塔》教学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