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游志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 2、了解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 二、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搜集毛主席及毛岸英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师生一起观看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还有毛泽东一家人的相关图片。 教师:大家有什么感受? 给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自由默读课文,在生词下面画横线做记号,并根据上下文写出它们的意思,再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然后查字典看看,比较一下,再来个新的体会。 读字词,会读: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让几个学生起来读词比较,看谁读得最好。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班一起读,几次后,大家都能背诵,再比较谁诵读得准又好。 朗读全文,分小组分段朗读,要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在同桌之间,互相帮助,指出对方错误。 提问:这篇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事? 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的句子,由学生自己分析这些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来了解他的心理波动。 如: 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的“喃喃”的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些细节描写,平淡而形象,写出毛泽东的普通,失去爱子的悲痛之情,也有伟人的胸怀,反映了他对革命不顾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受感动或喜欢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个自的受感动或喜欢的原因。同学站起来谈谈自己受感动或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重点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内心的变化。 1、毛主席知道儿子毛岸英牺牲后,心情是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2、彭老总来电说可以破格将岸英尸体运回国时,毛泽东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课文是如何写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mā),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3、毛泽东签电报记录稿时,是什么心情,在哪里体现出来?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分析,说出为什么是这话,不是其他。并叫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教师一旁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自己再感受这些话的内涵。 教师: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付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长子牺牲都没来得及见上一面,只能忍着悲痛,让儿子葬在他乡。 总结:这篇文章学了什么,毛泽东是一位怎样的人。
四、讲讲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五、课后练习:读《毛泽东传》,了解毛泽东传奇的一生。
观看电影《抗美援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