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学 邓少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入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2、能力目标: 自己能掌握克隆这门比较先进的科学,并且能把这篇复杂的说明文自己看懂。 3、教育目标: 教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克隆。 【重点难点】 让学生把这篇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搞明白。教学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克隆。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一篇从网上下载的最新的关于“克隆”的文章。介绍最新的“克隆”技术。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从“科隆是什麽”中,你都了解到了些什麽? ⑴ 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 ⑵ 从词源上追溯“科隆”及其含义。 ⑶ 植物“科隆”──动物“科隆”。 (学生只能说出一些现象,并不能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并且,虽然他们对这样的文章很感兴趣,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愿意思考这样的问题,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最新的理论,而关于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他们其实是有些反感的。) 2、那末,说了这些,他们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⑴ 举例子:比较熟悉,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地简明易懂; ⑵ 下定义:有关于“科隆”的定义。 ⑶ 引用法:引用孙悟空的故事,(间接引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科隆”是怎麽回事。 3、“科隆鲫鱼出世前后”地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为何不以时间顺序来写?有何好处? 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有两条线索: ⑴ 从中国的“科隆试验”写到外国的“科隆试验”,这样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科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 ⑵ 写“科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科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铺垫。 三、布置作业 1、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写一遍,并且背熟。 2、预习下面还没讲完的课文。 3、回去找一下关于“科隆”的最新消息,下次讲课共同交流一下,看看谁讲的最好、最全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字词,提问检查。 2、让学生起来讲他们收集的关于科隆的最新资料,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 1、好了,经过了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克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麽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科隆进行到低吧! 2、经过许多波折,科隆羊“多利”终于诞生了。你一开始知道时,有什麽反应?为何会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科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3、科隆是个两面派,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先列举出好处吧?(课文中以及课外的你所知道的。) (学生们讲得很是热烈。谈的也很投入。不错。) 4、那末,它的坏处又有什麽? (充分讨论过之后,再让他们发表见解,就可见他们真的是长大了,比初一时成熟多了。) 三、布置作业 1、将自己对克隆的认识、看法整理成一篇作文,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预习下一课。 【课后记】 别看这篇课文大家很感兴趣,但是真正讲起来却十分艰难,因为他们对这很枯燥的理论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追求一些新的、刺激的消息。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也不乐意去了解它到底是怎样的形成的。哎!下次再讲,我要换一个形式。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奇妙的克隆,谈家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