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实验学校实验小学 郭书风 段书梅 陈敏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时路遇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路陡峭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设计思路】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⑵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⑶ 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⑵ 在讨论中领悟重点句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征服困难的快乐,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天都峰全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爬天都峰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但都有难度,笔画比较复杂。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链 颤 攀 鲫 呵 仰 顶 峰 2、解决易错的字: “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 “颤”用动作来理解; “辫”和“辩”的区分:有丝线可以扎小辫儿,有语言可以辩论; “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 3、单个字集体指导后,逐个练习,全班写好后,再进行下一个字的书写。 三、读文感悟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不理解的词圈出来,作好标记。 2、看图读文,了解内容。同学们借助搜集到的黄山图片,直观的感受黄山的险和陡。 3、再读课文,小组讨论,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先讲了我和爸爸在暑假登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再讲登山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最后讲我和爷爷互相汲取力量而互相道谢。 4、抓住文中重点句子来读: “我爬得上去吗?”──怀疑自己。 “叫人发颤”──自己已经犹豫不决了。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1、同位练习朗读不同角色的话,读完后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两个人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2、“我”遇到老爷爷之后,两个人的对话,体现了一个心情变化的过程: 发颤──奋力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练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请学生讲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讲解第一段: 齐读,回答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讲解第二段: 指名读,自由回答,我们读懂了什么? 归纳:读懂了这节写天都峰很高,石阶很陡。 出示挂图,体会天都峰的高,石阶的陡。结合“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找学生有感情的读,仔细体会。 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自由讨论) 老师总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是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 3、讲解第三~七自然段: 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注意“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问:我们在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⑴ “我”是一个“小妹妹”,老爷爷已经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 ⑵ “我不再犹豫”是说“我”已经有了爬上峰顶的信心。 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奋力向上爬的句子。齐读一遍。 第七段,我们三人终于爬上了山峰。“终于”说明做这件事确实不容易,需要有勇气和毅力。 指导学生齐读三~七段 4、讲解第八~十段: 齐读这几段,说说每段在说什么? 指名读第八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鲫鱼背是天都峰的风景点。 老爷爷很感谢“我”给他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决心。 指名读第九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我”能爬上天都峰,也是因为有老爷爷的精神和勇气鼓舞。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力量”是指登山的勇气和决心。 “我”向老爷爷道谢,说明我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我们从这一老一少身上学到了什么? 从小敢于攀登,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齐读八~十段。 5、齐读全文。 三、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诵。 2、完成课后第三题。 【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 一会儿 三、爬天都峰 手脚并用 勇气 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爬天都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