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语文课文冀教版《龙卷风》教学反思

冀教版《龙卷风》教学反思

紧张的练兵课过去了,我心头那阵“龙卷风”也平息了。当我静下心来,再次翻开《龙卷风》这一课时,我曾先后两次试讲《龙卷风》的两个面又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三班的教室,不知道今天这第二课时是否会顺利。经过简单的一番提问之后,学生们又回顾了对龙卷风的认识——狂暴威猛、形态特异。接着我问道: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陆龙卷,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龙卷风是形态特异的,又从哪些词句中感到龙卷风是狂暴威猛的,并勾出来,标注自己的感受……交流中孩子们开始争论哪些是写形态的,哪些是写狂暴威猛的,有的都精确到了前半句和后半句。我忽然感到有些不对头,赶忙说:你们能不能读出龙卷风那种形态特异、狂暴威猛的感觉?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我接着说:你们最想读哪句?谁想读?有几个人举手,开始读有关于龙卷风如何肆虐那一部分。但读的不是很好,我迟疑了一下:怎么把狂暴威猛的感觉读出来?又有人读,好了一点,但还是感觉不到位。我有说道:大家想一下,龙卷风还会怎么肆虐?有几个人随便说了几种情况,但感受不深……海龙卷部分的教学更是沉闷,就这样一节课草收场。

课后,我很沮丧,反复想我的路子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百思不得其解。当我们同组的几位老师坐下来研究我们的这几节课时,有的老师提到:应该从整体把握,如果像我这样讲有点把文章肢解了的感觉。还有的老师提到:龙卷风很可怕,无论是从形态上还是从气势上都能感觉到,又怎么能分别找词句呢?我一下子有点懵了:如果只从整体把握,那又缺少了品词嚼句的过程,这么好的文字描写是不是太可惜了;如果过分的区分什么形态、狂暴威猛方面的句子,又冲淡了学生对龙卷风那种让人心惊胆战的感觉的体会……唉,真是左右为难,怎么办呢?我似乎钻进了牛角尖。星期天,我反复来研究这一课,不禁回忆起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我先读了两遍课文觉得龙卷实在是很可怕,并发现文章是从形态特异、狂暴威猛这两个角度来写陆龙卷和海龙卷的。接下来我进一步深入地感受陆龙卷和海龙卷。我发现作者对陆龙卷的描写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接着读它的形态部分恐惧之感越来越近,然后龙卷风的肆虐行为简直让人毛骨悚然,那陆龙卷过后面目全非的大地更是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最后纵观这个描写陆龙卷的段落,发现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陆龙卷那种让人心惊胆战的感觉写得淋漓尽致,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再来看海龙卷,虽然他没有陆龙卷那样对人类造成多大的危害,其实它形体更巨大,气势更威猛。作者举了一个海龙卷的例子,利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把海龙卷发生是哪恐怖的景象非常真切地展现出来……合上书,我忽然想起周主任曾说过的一句话:把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带入课堂。我恍然大悟:自己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很朦胧,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不也正是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过程吗?对,就按自己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来讲这一课。

龙卷风

教材分析: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本篇课文围绕着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重点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文章运用列举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全文共分6个自然段,重点是第三、四自然段。课文最后写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了解龙卷风,找到预防它的办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10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谈虎色变、特异、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的列举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龙卷风的资料。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反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交流读后的第一感受。

引导学生围绕“读了这篇文章,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三、    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情景,练习朗读。

1、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展开教学。

2、         重点理解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合理展开想象,练习朗读。(提醒学生不必将文中写“形态”和“气势” 的句子截然分开。)

课文中写龙卷风的部分,通过想象、朗读来体会它的肆虐、恐怖,它过后给大地留下的面目全非。海龙卷部分,它比陆龙卷更威猛。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龙卷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语文课文冀教版《龙卷风》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