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听《龙卷风》课后反思的分析报告

第一次听郭荣老师的语文课,感受到老师的教学严谨,教学环节清晰,设计合理。教师在课前有效的进行了教学目标的预设,四年级的孩子正好处于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已经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孩子们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乐于表达、交流,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因为生活阅历有限,对许多事物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帮助。而郭老师正是以寻求知识、获取智慧为主题,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鼓励学生探索自然现象——龙卷风的奥秘,同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获取智慧!本堂课始终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文的讲解,即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又将本课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的关注点,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的在课文中的体验才会真情流露,全情投入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 回顾这节课的过程,我觉得老师有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 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在郭老师的课上,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开放、探究的氛围。在课堂开始之初,郭老师从课题入手,质疑:你了解龙卷风吗?关于龙卷风你都知道哪些?同时播放关于龙卷风的电影片断,构建情境。达到了快速帮助学生建立龙卷风的直观印象,让学生产生研究龙卷风的迫切愿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随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例如:在品读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词语的着重理解让学生感受课文的主旨,通过词语来体会龙卷风到来时的惊恐心理和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如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以至于到最后的“谈虎色变”。 由词逐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对课文进行研究品味。不同形式多层面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来读句子或段落,教师恰当的引导学生体会龙卷风的那种令人恐怖的气势。  

二、抓住细节、师生共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郭老师的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细节的教学。在学习“陆龙卷的”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如:陆龙卷这种任意破坏大地上一切东西的行为可以用书中的那个词来概括?(肆虐)省略号的意义?(说明陆龙卷还搞了很多的破坏,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陆龙卷还会干了什么吗?让学生自由想象,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郭老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来体会龙卷风的气势。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龙卷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听《龙卷风》课后反思的分析报告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