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正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路小学 王龙云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本课的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正误并互相修改。


二、角色扮演(导演选演员)

  1、每小组挑选一位同学来扮演比萨斜塔下的记者。

  2、记者分两派:

    左派记者,支持伽利略;右派记者,支持亚里士多德。

  3、左派记者寻找支持伽利略的围观群众;右派记者寻找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围观群众。


三、为演员设计台词

  记者和围观群众设计本队的台词,必须每人一句,主要记者,主要群众台词各有三句。

  1、如: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和群众台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思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2、如: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和群众为自己设计的台词:

   ⑴ 伽利略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年仅25岁。

   ⑵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⑶ 月球表面是不规则的凹凸起伏并非光滑。

   ⑷ 出版《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

   ⑸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他又完成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

   ⑹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意断。触怒了地萨大学中的一些人,他被赶出了比萨大学。

   ⑺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伽利略通过严密的思考发现了疑点,说明他善于思考。


五、教师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让两方记者对辩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信奉”二字双方记者总结发言:

  左派记者: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

  右派记者: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老师适时提问,请双方记者回答。

  10+1>10
           自相矛盾
  10+1<10


六、全班总结全文,谈体会,议写法 

  1、学了本文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⑴ 我们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盲从。

   ⑵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⑶ 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都是不科学和行为。

  2、刚才记者会上,同学们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演的很好,同学们互相评一评谁的动作语言表演的最符合人物身份。并体会一下对方记者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议,小组共同讨论,找一个代表上来发言。


七、作业

  1、课外阅读《艾得旺普斯的故事》。

  2、设想试验结束后第二天的报纸会如何报道这件事,写一则新闻。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左派记者  右派记者

              ↓支持  ↓支持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支持  ↑支持

              围观群众 围观群众


【教学后记】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先分好组,让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多收集有伽利略的资料,并专一准备充足对付另一派记者的台词;让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多收集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为自己所支持的队多找材料。不要当堂再来分派别,准备不充分,临时上演有些慌张。而且还浪费了时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电子课本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插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简说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建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问题
    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伽利略刻苦钻研的故事
    比萨斜塔下什么都斜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文本链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好词好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近义反义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重难点疑点解析
    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有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对比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两…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
    读悟课文内容,渗透科学思想──《两…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点评
    评李卫东老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快乐练习:写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快乐练习:语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快乐练习:同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杂谈
    网络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
    上公开课的感觉──痛并快乐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片断
    自读自悟,释疑明理──《两个铁球同…
    以读为凭借  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初探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反思
    我尝试了“块状教学”法──《两个铁…
    用反证法《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创新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破难点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