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L >> 雷雨 >> 正文

 

《雷雨》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谢 倩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2、在作品的戏剧冲突中真实、鲜明的体现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介绍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二、简介作家作品

  曹禺: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童年和学生时代 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过的。天津是个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镇。曹禺在这里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许多“高级流、高级恶棍”及“苦力”的劳动,听见了深夜小巷传来的卖儿卖女之声。这对曹禺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创作的思想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秋。曹禺进入南开中学。这是一个有民主精神的学校。学校的南开新剧团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学校演剧团体。1925年曹禺加入南开新剧团,并成为重要骨干,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啬鬼》(一译《悭吝人》)、H·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另一方面编演时事新剧,进行民主宣传鼓动工作。在此前后,他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他曾说,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使他“激动”,超过了他喜欢的易卜生。因为这些作品“启发他必须关心中国的社会问题”。   

  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和书库里,贪婪地研读着世界名著,特别是希腊悲剧及W·莎士比亚、E·奥尼尔、А·ⅠⅠ·契诃夫等人的戏剧作品。同时他也时常和朋友去广和楼欣赏京戏名家的表演,到天去听曲艺。曹禺还涉猎了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他“读老子、读佛、读圣经”,赞美柏拉图的“神奇的‘理想国’”。“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深沉的忧郁”,也热爱过“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而“所罗门的智慧”、“耶稣对人类所寄予的真诚热爱”,都曾使他“仰叹”、“折服”。但是,他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被这些先哲们的精神所感动,却没有成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俘虏。他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于是想“搜寻出一条大道”来解决他所感到的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但是读了这些哲学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种执着地、热诚地求索精神,却熔铸在他早期的创作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

  “三部曲”创作时期: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三、听《雷雨》的舞台剧


四、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第二课时 一、复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

  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我们今天主要研习的是第一个场景的内容:

  1、很显然,在见面开始,虽然是三十年的旧情人,但侍萍并没有表露身份,到课文的什么地方,周朴园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侍萍的?

    明确:     课文上面“周朴园不觉的望望框上的照片”前。

    那么课文中的第一场戏,焦点是侍萍的身份是否揭开,以这个为标准,第一场又可以一分为二了。(板书)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呢?

    明确:鲁侍萍的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3、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两人相认前的部分,下面同学找出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

    明确:     一共四处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板书)

    请同学揣摩语气并表演出来。

  4、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明确:(关键是鲁侍萍想不想见周朴园,又想不想让周朴园见自己)

   ⑴ 鲁侍萍带着30年的积怨,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用自己的出现拷问这个人的灵魂,想看看他是什么样,自己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

   ⑵ 本以为抛弃自己的人三十年来一定逍遥快活,置自己于脑后,没有想到这里还保留30年前的痕迹,些许有些感动。

   ⑶ 自己要作为周当初犯罪的活证据,控诉他的罪行。


二、导入第二层   随着身份的揭开,三十年旧事重提,周朴园也心情随之起伏,由追忆到奇怪,到猜疑,再至紧张,以及得知侍萍身份后的惶恐,不知所措。主角出场以后,矛盾又如何演化的呢?


三、研习第二层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1、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恋的时候侍萍又是什么态度?说明什么?

    明确:     当鲁侍萍提到往事的时候,周朴园态度十分冷漠“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当周朴园说到30年来对侍萍的怀恋的时候,侍萍说“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鲁侍萍的控诉引起了周朴园的危机感,所以要抑制、恐吓;周朴园的甜言蜜语被饱经风霜的鲁侍萍给识破,所以也马上抑制住了。

  2、当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朴园提出了一个什么解决办法?

    明确:用钱。

    为什么周朴园一再要鲁侍萍收下钱?

    明确:周朴园是个骨子里的封建买办“双料”资本家,他一直认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就是金钱。“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金钱可以成为遮丑布,金钱可以换来良心的安宁,金钱可以弥补罪过。这就是周朴园在签署支票时的内心活动。一张支票撕开了他层层伪善的面纱,使其冷酷、自私、虚伪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
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呢?!

    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结合剧本分析)

    参考:     真情说──周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坟纪念。住房内保留着“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日,保留着习惯。30年前,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动过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骜难驯,儿子周萍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⑴ 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⑵ 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繁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⑶ 对于周对鲁的怀念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作者曹的观点是“是真实的,绝对是真实的”。    ⑷ 而当侍萍奇迹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时,周为什么害怕、恼怒、赶她走?因为他害怕鲁的出现会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假意说──    ⑴ 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问是否想见:“(连忙)不,不,不用。”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⑵ 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厉害冲突中来。     ①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② “谁指使你来的?”     ③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④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⑤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第二场

  1、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他们开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⑴ 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思想本质。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⑵ 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2、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

   ⑴ 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⑵ 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

  3、鲁大海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是怎样表现的呢?

   ⑴ 坚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斗争一定会胜利。

   ⑵ 揭穿周朴园的骗局,指出周朴园离间工人队伍是“卑鄙无赖的行为”。

   ⑶ 揭发周朴园残酷剥削、血腥镇压工人的罪恶,怒骂周家一群强盗。

  4、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上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2、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他做事冷酷无情,对人冷淡,并且十分虚伪。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曝露,集中得表现了他得处世哲学。在他看来金钱能够解决一切,这不正是一个资本家应有的逻辑思维吗?

    许多人给周朴园的评价是冷酷、自私、虚伪,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可我以为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梅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他本是一个无阶级意识的善良的富家少爷,却因为被封建礼教下的门当户对和资本家的唯利是图意识所毒害,而逐渐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直至后来他逐渐习惯了资本家的不择手段,骗取名誉、金钱、地位。他自己也被教化成一个无情虚伪的资本家。但就在他已成为冷血动物之时,他却还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以及相片。他残酷的性格背后,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爱情的留恋,周朴园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所毒害,他既要赶走现在的鲁侍萍,却又保留着梅侍萍的相片,这本身就充满着矛盾。他受到现实中自身利益与内心深处真性情的强烈冲击,最后利益占了上风,要求他必须冷酷地对待现在的鲁家。周朴园也是可悲的牺牲品。

  3、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是一个思想觉悟较高的工人。虽然他的斗争经验不足,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三、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雷雨,曹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雷雨》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实录及评点
    《雷雨》字词解释
    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试析《雷雨》…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雷雨》学习目标
    《雷雨》导读
    《雷雨》学习提示
    《雷雨》写作背景
    《雷雨》文题全解
    曹禺生平
    周朴园在《雷雨》中的一般形象评说
    戏剧文学
    关于《雷雨》中的周朴园几点看法
    《雷雨》电子教材
    《雷雨》整体把握
    《雷雨》问题探究
    《雷雨》关于练习
    《雷雨》教学建议
    《雷雨》教学建议
    《雷雨》有关资料
    《雷雨》多音字辨析
    《雷雨》参考图片
    刻划人心灵的戏剧大师曹禺
    沉默的鲁侍萍
    谈鲁侍萍的性格悖论
    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谈《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的形象
    伪善者周朴园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解读
    《雷雨》形近字辨析
    周朴园何错之有──《雷雨》感悟
    爱一个人好难──重新解读《雷雨》中…
    谈谈《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
    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中年周朴园虔诚的感情世界──语文教…
    此情可待成追忆──谈《雷雨》中周朴…
    谈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兼谈《…
    曲折引人的相认场面──《雷雨》(节…
    我这样教《雷雨》
    品味周朴园──《雷雨》主题再探讨
    《雷雨》结构分析
    《雷雨》的表里结构和爱恨情仇
    关于《雷雨》人物语言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雷雨》(节选)的“发现”艺术
    《雷雨》中的岔说
    话剧艺术的瑰宝──简谈《雷雨》
    名剧《雷雨》重读
    《雷雨》教学设计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雷雨》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雷雨》教学案例
    《雷雨》艺术特色
    《雷雨》艺术特点
    《雷雨》语法修辞
    《雷雨》人物形象
    《雷雨》重点难点讲解
    《雷雨》问题探究
    《雷雨》教学设计
    由周蘩漪看《雷雨》的人性化
    《雷雨》词义辨析
    《雷雨》教学设计
    人性的生存悲剧──谈《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杂谈
    《雷雨》教学实录
    由语言走进文本,由语言深入内心──…
    《雷雨》教学案例
    《雷雨》人物解读
    《雷雨》教学中的“四三两一”
    《雷雨》中心意思
    教出特点教出情味──用“点拨法”教…
    旧题新作光芒闪烁─—《雷雨》教学试…
    《雷雨》教学反思
    名作欣赏:曹禺与《雷雨》
    《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周朴园…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生字注音
    一条图示,五项诠释──浅析《雷雨》…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