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梅老师执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的赏析
12月3日的晚自习,这个夜晚本来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江红梅老师要借四一班的学生给参加“海教杯”的包新云老师上一节“下水课”而已。知道我们学校传说中有名的语文老师要来上课,虽然折腾了一整天,但这个消息带来的期待、欣喜,还是让四一班的孩子们躁动不已,即使上课铃响,不少家伙还在吵嚷着!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居然让我的孩子们说这是个特别的夜晚,因为江老师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老师!是不是这样呢?我把江老师这堂课的几个片段写给大家吧。 这是不是个特别有招数的老师?
——片段一:开课前的“思维热身”立刻让孩子们静了下来。 在公园游玩的人叫( )客 在商场购物的人叫( )客 在江湖行侠仗义的人叫( )客 乘车的人叫( )客 乘坐飞机、乘坐轮船、乘坐飞船的人呢?也叫乘客。 …… 于是,在充满情趣的语言思维训练中,孩子们进入了说明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的学习情境。 这是不是个特别有语文味的老师?
——片段二:开课后的“质疑问难”牵引着孩子们走进课文。 师:你想从题目知道哪些问题? 生:为什么叫那些乘客是特殊的乘客? 生:为什么这些乘客能上飞船? 生:谁让这些乘客上太空的? 师:看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最值得我们研究? 生:这些乘客与其他乘客有什么差异? 生:这些乘客为什么要上太空? 生:这些特殊的乘客进入太空后究竟有什么变化? …… (此时可以明显地觉察到学生的提问逐渐走向深入,他们的思维活动也逐渐走向深入。)
——片段三:质疑后的“研读指导”,老师让孩子们“了解”课文。 师:读了课文后,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明白了!现在请大家看看,还有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对我们学习最有帮助? 生:这些植物种子经历太空旅行后,果实会发生哪些变化?(这是教师梳理后的课堂研读问题一,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植物种子升上太空后的变化。) 师:快一点读书,文章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了。 生:(读出二、四、五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片段四: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师:读完这篇说明文后,你发现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一样?或者说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生:“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州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飞行的老乘客了”我发现这句话把种子当作乘客来写,用了拟人句。 师: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更生动有趣了。 生:我发现这篇文章把飞上太空的种子与地面的种子对比,写出了变化。 师: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屏幕出示在关键词下加了着重号的两句话:科学家发现,用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有的变苦了。还有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培育更美更新奇的太空花卉,美化我们的生活。)你们看看,能不能去掉这些加点的词语?读读看,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读读,想想后)意思变了,不准确了! 师:是的,去掉这些词,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了。比如,去掉“有的”,是不是所有的葫芦都变苦了呢?事实上肯定不会这样!加上“有的”就清楚了。 师:大家再看看,还有哪些词像这样不能少?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生:“一部分” 生:“一些” …… 于是,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等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学生自己找出来了,感悟到了! 这是不是个有教育智慧的语文老师? ——片段五:教师发现不少学生没有听汇报的同学发言,及时进行指导。 师:能够找到这些句子并且用笔把这些关键句子画出来的同学是了不起的,是聪明的!没有发现,但是在别人读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这些句子并且也能够画出来的同学也是聪明的! 于是,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不懂得及时“跟读”的学生纷纷翻书、纷纷动笔,唯恐落后。(通过这一学习习惯培养的细节,我能够感觉到江老师平时是怎样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她教育的。) ——片段六:老师继续质疑后的“研读指导”,让孩子们“了解”课文。 师:现在再来看看,还有哪个问题没有解决。 生:(此时是晚自习,已经读了两遍课文后,都有些疲倦)宇航员带上这些植物种子的原因有哪些?(这是教师梳理后的课堂研读问题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懂得培育太空植物种子的意义。)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呢也在书上!请同学们自己读书,寻找宇航员把这些植物种子带上太空的原因!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并写上“1”,写上“2”……江老师要看看哪些同学找得多,找得越多,说明你越聪明! 于是,学生的学习****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纷纷读书,纷纷动笔,唯恐落后。 ——现在,我想,孩子们说的那个夜晚很特别,绝对不是因为江红梅老师作为教学主任给他们上课这么简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