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特点。 2、梳理文章的结构,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4、通过对雨果对伏尔泰的崇高赞美的理解,培养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难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 先搜集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伏尔泰其人;再反复读课文,找出文中评价伏尔泰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尝试有感情地表演读课文;然后选择几个语段精心品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陨( )落 凌( )驾 呐( )喊 黎( )民百姓 恪( )尽职守 灵jiù( ) ruì( )智 mí( )留之际 浩hàn( ) 2、根据语境默写填空,想想这些句子的特点。 ①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的摇篮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灵柩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④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本文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参照下面加点的文字,将句中画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画线的部分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了解雨果和伏尔泰其人其事,写在下面。 雨果:
伏尔泰:
5、搜集一些演讲的资料,简要说说演讲的特点。
6、朗读课文二~三遍,尝试梳理行文结构,说说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记下你感到困惑的问题。
二、学习·研讨 (一)交流“预习·导学4”,导入。 (二)师范读,交流演讲的搜集资料,归纳演讲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梳理结构,列出提纲。
2、在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中,你感受到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品味鉴赏: 1、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告诉我们,本文的语言“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着深刻的含义”,你能找出“诗化的语言”来吗?请写在下面,并简要谈谈其含义。
2、除此之外,本文的语言还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五)解疑答惑: 合作交流,解决学习本文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巩固·延伸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雨果 各位先生: 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打入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线路。 巴尔扎克先生参预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希留之后一样,——就像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精神统治者继承了武力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颖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形式与一切风格,超过塔席特,上溯到徐艾陶诺,经过博马舍,上溯到拉伯雷;一部又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骤然之间就是现实的帷幕撕开了,留下一条宽缝,立时露出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解剖热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与各个人有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由于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了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金岗岩层的雄伟的堆积、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座子。未来负起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希望再看一眼祖国,就像一个人出远门之前,要吻抱一下自己的亲娘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诗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纷呶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你们站在这里,有没有羡忌他的心思?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些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不时有伟大的死亡刺激充满了疑问与怀疑的心灵,因而对宗教发生动摇;这也许是适宜的,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使人民面对着最高的神秘,对死亡加以思维,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一个崇高的心灵,气象万千,走进另一世界,他本来扇着天才的看得见的翅膀,久久停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人看不见的另外的翅膀,骤然投入了不可知。这时候各个人心所能有的,只是庄严和严肃的思想。 不,不是不可知!不,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清楚楚地感到这种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做人,还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灵! (1850年8月20日) 1、雨果在这篇演讲中,是怎样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
2、你是怎样理解“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什么……”
3、评析下面的句子。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4、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
5、你读过巴尔扎克的小说吗?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如果没读过他的,那肯定也读过别的名作家的小说,就谈谈你读那些作品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