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所见 >> 正文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李口镇中心小学 马 贤】 〖和谐,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就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   如在教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童骑着黄牛唱歌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的学生自编歌词,用歌声来表现面。此时的教师在学生中间,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在整过课堂中,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尊重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参与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
  【湖北省黄石市武汉路小学 汪艳红】 〖对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总会觉得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达到了预期效果,引起师生教学共鸣。教师要及时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反思: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没有?它体现了哪些新理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思考:① 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② 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③ 采取了什么教学手段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④ 哪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⑤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⑥ 在灵活应变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等等。

  案例:   我曾在教学《所见》这首古诗时,班上有一位小个同学一读完诗后,就高兴地举起手问我:“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意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意欲捕鸣蝉’?”听到这个问题,我振了一下;这小精灵,总是比别人想得多!于是,我肯定了这位小同学问题提得好,要求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并让他们用“捕”组词,一个同学马上举手组词“捕捉”。接着,我请他们想想“鸣蝉”的意思,经过同桌讨论,他们知道了“鸣蝉”是指“树上正叫着的蝉”,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是说谁“意欲捕鸣蝉”?学生马上回答到是指放牛的孩子,我顺势引导:那么放牛的孩子想干什么?这一问,学生立刻意会,一名学生脱口而出:放牛的孩子想捉 树上叫着的蝉,“意欲”就是“想要”的意思。

  对这个成功的案例,我经过反思认为,如果我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诗的意思,不但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他们也没兴趣,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入手,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出其意思。而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这样不但能有效完成“知识技能”目标,更能使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混沌不清到豁然开朗的发现过程,从而使“过程与方法”目标凸显出来,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周 菊】 〖情境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音乐渲染,引入诗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的物(景)、高度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古诗教学应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其面前展现诗文所描绘的各种美好的面和形象,使他们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感受诗情美。在古诗教学中,如能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能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唤起学生在生活联想,诱发审美再造,形成并开辟动人的艺术意境。

  例如,教学古诗《所见》一课,在以讲小故事的形式介绍诗人时,可选择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课堂上,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都回到了那远古时代,仿佛看到了诗人杜牧正在自家的茅屋里吟诗作……一派古色古香的情调,如此课堂气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杨 凌】 〖多媒体教学古诗“四步走”·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利用网络平台查找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如教学古诗《所见》,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体会到了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的强烈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走进文本之中。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 〖古诗教学中的意境导入·运用电教媒体,进入诗的意境〗   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可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配上对白和音乐,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   如古诗《所见》,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体会到了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一小学 姚文瑾】 〖古诗新教·指导诵读,贵在共鸣〗   “诗是有声的”。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注意把古诗的韵律、节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出来,再适当运用生动的电教手段辅助,让学生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如《所见》这首古诗,仅四句话便勾画出放牛娃的声、情、神、态。诵读第一句“牧童骑黄牛”应平起叙述;第二句“歌声振林樾”高亢赞美,突出“振”字;第三句“意欲捕鸣蝉”用叙述的口吻;第四句中的“忽然”应重、快,读后稍停,表现牧童机敏、随机应变;“闭口立”三字轻、慢,一字一拍,再现牧童悄声屏气,伺机观察和蹑手蹑脚捉鸣蝉的神情。学生一边看屏幕上的面,一边听悠扬音乐声中的蝉鸣,非常投入地吟咏出牧童活泼机灵的可爱形象。


【山东省烟台市工人子女小学 山其红】 〖让诗路花语装点童年·读〗   即诵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这是古诗词学习的最低层次。古诗词中的修辞对仗、声调平仄,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律美。诵读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课堂学习中,重在诵读古诗词。“诗是有声的画”。教学古诗《所见》时,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表现其活泼机灵的性格。诗中仅四句话便勾了放牛娃的声、情、神、态。诵读第一句“牧童骑黄牛”平起叙述;第二句“歌声振林越”高亢赞美,突出“振”字;第三句“意欲捕鸣蝉”用叙述口吻;第四句中的“忽然”应重、快,读后稍停,表现牧童机敏、随机应变;“闭口立”三字轻、慢,一字一拍,再现牧童悄声屏气、伺机观察和蹑手蹑脚捕捉鸣蝉的神情。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童真、童趣

  课余时间,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实践活动。如,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大赛”、“古诗词接力赛”、“古诗擂台赛”……优雅的音乐、抑扬起伏的童声、稚嫩的笑脸、激烈的比赛,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热爱。

  为加强古诗词的学习,拓宽学习内容,我们各班开展“每周一诗”或“每周两诗”活动,一学期至少背20首诗词。而且,我们拓增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学生可自由背诵“课标”要求之外的自己喜欢的古诗,不设上限。学期末,学校举行“古诗大王”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批“古诗大王”。仅上二年级的刘晓静同学就能熟背200多首诗词。

  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南文小学 陈先红】 〖情境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探究·音乐渲染,引入情境〗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做到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学古诗《所见》一课时,根据教学程序,第一步骤是解诗题,简介诗人。在以讲小故事的形式介绍诗人时,选择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的变化气氛发生了急剧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都回到了那远古时代,仿佛看到诗人袁牧正在自家的茅屋里吟诗作……一派古色古香的情调,这样的气氛即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竹坝学校 林丽娜】 〖让语文课堂呈现生成的绿色·“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既然“随机进入教学”这种生成方式这么重要,那么每一节语文课就只要“生成”,不用“预设”。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关系。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诸多方面。只不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因此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不允许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种意识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开拓是缺乏弹性和活力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课备得再怎么认真、预设得再怎么充分,也随时都可能出现不可预料(预设)的情况;就算教师有这个本领,能预设到开拓教学中发生的一切,也没有这个必要。新课程鼓励预设有适度的弹性,给“生成”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对教学意外与“错误”,随时作出应变,变动教学步骤和方法,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形和情感脉络,因势利导,生成有效的方法。

  语文课正在进行,我在上古诗《所见》,在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们轻声自由读诗句,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摇头晃脑的“小诗人”,但不到一分钟,一声叫唱声盖过了读书声,师生们的目光一齐射向发声的地方。只见最后一排的林立信正旁若无人地就着隔壁班英语歌曲唱得正欢。这不是跟老师唱对台戏吗?大家都暗暗替老师捏一把汗。

  “林立信,看来你挺喜欢唱歌吧?”我微笑着问,他自豪地说:“嗯,我很喜欢唱英语歌,我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唱。”“是啊,我们都是农村孩子,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唱歌,那么,许多家庭里并没有卡拉OK伴奏,那你们都是怎么唱呢?”我佯装不解地问。“我们不用卡拉OK!”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女同学说喜欢跟着电视唱或唱给爸爸妈妈听,男同学普遍说就爱大声地唱,还有的说怕别人笑就喜欢唱给自己听……伴着课文朗读带的吟诵学生很快地就融入了这特定的情境之中……

  从这个案例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爱护、赞赏,在相互信赖的氛围下开展新智启迪,以情生情,师生互动互惠。另一方面还可以说明教师应该具有教学机智,不为意外所困,能艺术地生成符合学生学习兴趣、顺应学生情感脉络又不游离于课文之外的课。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李月琴】 〖低年级学生参与学习初探·读读编编,当故事大王〗   当今独生子聪明伶俐,记忆力强,口头表达好,有的没上学就能背上好几首古诗,虽然不清楚诗的内涵,但也咿咿呀呀,背得滚瓜烂熟。作为教师,教学重点不再是机械地教会他们背,而是让他们明白嘴里背的到底是什么,再现生活情境。为什么要背,背出情趣。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让他们读读古诗,看看插图,编个故事。谁编得合情合理,谁就是故事大王。   如教古诗《所见》,迷住学生的不是美妙的诗境,而是动人的画面。乘着兴致,让学生读读诗句,细察图,发挥想象,编个“牧童捕蝉故事”。为了能当上故事大王,学生纷纷举手,争抢发言。经过教师的点拨,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学生轻易理解了重点词“欲”、“捕”、“鸣”,欣赏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同时很快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创新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梧村小学 吴玉琼】 〖用新教材 落实课标新理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标、实验教材都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情绪高昂、精神亢奋状态下,往往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让老师收获意外。

  如古诗《所见》,诗文的意思较难理解,教师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插图,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发现。生1: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坐在黄牛的背上,他高兴地唱着歌。生2:我看见一个小牧童坐在黄牛的背上,他背后挂着一个帽子,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他边骑牛边唱歌,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要回家了。生3:一个小牧童放牛要回家了,他走在树林里,树林很美,树叶都绿油油的,小也绿油油的,他看见了心里就很高兴,他就唱歌了……教师再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发现。生1:在高高的树上还有一只知了,牧童在看只了。生2:老师,我认为小牧童原来在唱歌,他看见知了就没唱了,闭上嘴巴站在那里,诗里写他忽然闭口立。老师接口问:“那么牧童在想什么呢?”生1:他想把知了捉去玩,这是我爸爸说的。他的话音刚落,“不对!不对!”一片强烈的反对声喊起来。这大出教师意外,但他不急于打断学生想说话的欲望,再次反问:你们认为呢?生2:我认为牧童只是被知了的歌声吸引了,他并不想捉知了。生3:我觉得可能原来牧童想捉知了回家玩,可他听见知了唱得很高兴,他想知了还是在树上唱歌好,他就不捉知了了……孩子们说得面红耳赤,都急于说明牧童是不捉知了的。教师被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打动了,于是她说:孩子们,你们想的都很有道理。这首诗是诗人看见了面上的这一幕情景后写下来的,诗人认为小牧童可能是想捉知了。看来你们比诗人更了解小牧童,知道他和你们一样喜爱知了,一定不会把知了捉回家的……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


【广东省广州市永胜东山区海印苑小学 冯卓宁】 〖语文课堂调控能力浅谈·进入角色,增强感染力〗   语文以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一种意境,一种思想。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文章的人物,让人物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吸引学生,教师本身必须进入“角色”。

  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要获得成功,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去感受书中意境和思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引起共鸣,要学生受感染,教师要先被感染。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通过学生所关心的事物,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接受知识。

  最近,我观摹了市教研室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几个参赛的课例其中一个参赛课例,颇受启发。教学《所见》古诗的教师,一开始,引导学生温习已学的古诗后,提出三个问题引入教学:① “见”是什么意思?② “所见”呢?③ 那么是谁看见呢?三个问题实际进行了“温故”、“初知”、“引新”三步曲,重点放在“引新”,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感染,花心电设计了一组音乐故事旁白,让学生看着面情景,听着悠扬的音乐故事,了解诗人自己看到的情景。

  “引入”是前奏,要感染学生,更重的是教师进入角色。执教者对课文体味很透彻,把自己完全置身在诗句所描述的意境之中。教师通过分句指导学生理解诗句后,尽可能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让学生扮演诗人描述情景,让学生逐一描述诗的意境自我陶醉。带学生进入诗情意的大自然美景之后,教师忽然问:此时诗人的几个好朋友相约来到诗人家中,你会怎么做呢?看哪一位“诗人”最聪明?经老师这一点拨,学生马上有所感悟,逐一向朝他们走来的“好朋友”──老师,纷纷呤诵《所见》一诗,赠予远道而来的“好朋友”。“诗人的好朋友”──教师,也拱手向“诗人”──学生说道:谢谢!汝兄真是诗才横溢,好诗!好诗!整个过程,师生在情交流中,培养了语感,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除此,教师在注意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还增添一些风趣幽默,引人入性而又恰到好处的语气、手势、感情,不仅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可见,教师要让学生受感染,自己先要被感染,要把学生带入情境,进入角色,让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指导才能够同步。
【安徽省马鞍山市珍珠园小学 尹晓峰】 〖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让评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   我教学古诗《小池》时,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初夏小池的美丽:“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小池。”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小池。”我微笑点头,表示赞许。不料袁野同学却说:“这是一个漂满垃圾的小池。”听到这样特别的回答,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的眼睛纷纷看向我,等待我的判决。说实话,围绕着小池的美丽讲解半天了,我真不愿意听到这弦外之音,但我没有及时评价,而是进一步问袁野同学:“你为什么这样想?”“因为我看到许多池塘里都有垃圾,珍珠园内的碧溪河里也有垃圾。”“那你怎么看这件事呢?”“许多人太不爱护环境了,我们不能和他们一样。”同学们听了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袁野高兴极了,双眼闪着自信的光芒。接着,我让全班同学讨论:“这真是一个充满垃圾的小池吗?说说你这样想的理由。”一阵热闹的讨论之后,同学们很快就得出结论:“这不是一个充满垃圾的小池。因为如果小池内有垃圾,诗人站在池边就不会有好心情,不会写出这么美的诗”。袁野同学再一次站起来激动地说:“如果小池有垃圾,那空气就不新鲜,就不会还有蜻蜓立上头。”多棒的理解呀,同学们从课本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又从生活回归到课本。

  面对课堂上出乎意料的回答,我没有权威地进行否定,也没有率地应付,而是利用袁野同学的独特感受,帮助全班同学更深入地去体验和理解诗文,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说“不”,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正是在这一次思维碰撞中,学生获得了思想的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玉碗镇中心校 龙朝贤】 〖浅析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以画面入手,让学生多悟〗   诗歌是没有音乐的音乐,它是用心去听的,诗歌是没有画面的图画,它是用心去体会的,一首诗就是一首醉人的音乐,一首诗就是一段精彩的叙述,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   小学阶段的诗歌,教材典型生动,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具有诗歌文字省略、跳跃的特征,极富想象的空间;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意象优美,图文并茂,儿童喜闻乐见;诗歌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用儿童的生活装点世界,所选内容都是古诗中的少儿经典。   如选用的宋朝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歌就是一副美妙的,我们在教学时,可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读诗,在读中感悟出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一一找出,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肯定学生会说清清的泉水,绿绿的树,粉红的荷花,自由飞舞的蜻蜓,这只是诗中直接描述的。还可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中隐藏着些什么东西?因为想象是审美的翅膀。诗贵含蓄,诗中常留有许多空白,即诗中写得含而不露,留给读者充分想象和联想的地方,正如刘熙在《世概》中所说“以不言言者”。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沿着诗的感情发展线索,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感受古诗的情韵。   如《小池》中描述的夏天美景只是诗人自己心中的迷人景色,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夏天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儿童的眼中、心中,他们的夏天充满鲜活的生命,夏天长着翠绿的翅膀在他们心中飞跃。教学这首诗时,要用巧妙的语言激励他们大胆想象,他们想到水就会想到鱼,所以在水中穿梭的鱼儿来了,有树就有鸟,在树枝歌唱的鸟儿也来了,有荷花就有碧绿的荷叶,水中的青蛙,有蜻蜓肯定就有蝴蝶……等学生把他们想到的景物说完,出示多媒体情景图,图上有:清清的溪水、娇艳的荷花、翠色欲滴的树丛、圆盘似的荷叶、欢快畅游的鱼儿、振翅歌唱的小鸟、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幅美妙的动画图展示在学生眼前,不必过多讲解,学生对诗的意思已一目了然。这就是合理利用图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欣赏了诗歌,走近了诗歌。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沙溪乡中心小学 唐晓林 林小梅】 〖多媒体教学 美育的伊甸园·多媒体让想象展开美丽的翅膀〗   学生没有想象,就像鸟儿没了翅膀,我们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培育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美丽的蓝天里飞翔。传统教学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想像力培养,多媒体尽情养学生的想像美。   如教学古诗《小池》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池塘那美丽的景象,让他们多情的笔出《小池》的意境图。然后请学生欣赏课件:在一个阳光明媚春天,从池塘那小小泉眼缓缓地涌出细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一只蜻蜓,落在了上面……这幅十分和谐,十分有趣,十分令人神往。它美在流转自然,毫不做作,充满情趣。小动帮学生把自己的想像加以印证,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一次大的升华,又一次让学生在想象中获得美的熏陶。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城关小学 周晓旭】 〖朗读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巧抓学生思维,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行缺少的属性。”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 林范荣】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的四种方法·引导想象,自主创新〗   自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想象为基础的,可以这么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在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引导学生想象。

  从课文插图着手。根据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或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让学生谈谈自己进入插图的感受……总之,就是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教学古诗《小池》在学生理解了诗意,感受意境之后让学生拿出笔在插图上还能添上什么?学生兴趣盎然地在插图上添上了闲游的小鱼、小虾,自由飞舞的彩蝶,晶莹透亮的小珠儿……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小学 罗美容】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像,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的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我教古诗《小池》这一课时,学生理解第一、第二诗句的意思后,我播放配有音乐的动课件,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坐下来静静地欣赏。”有的说“泉水慢慢的流着,树阴印在水面上,那景色可真美啊!我想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古诗的意思后,我在放多媒体给他们看,问他们有何感受。有的说:“那荷花还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娃娃在睡觉。”有的说“那景色真美,小小的荷花蕊,像飞机一样的蜻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看了还想看。”这样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展示出一幅幅美的图,给学生营造出一块想象的空间。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亨通小学 王震震】 〖让多媒体凸现古诗教学的过程化·拓宽界面,展开思维过程〗   面对抽象的文字,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会进入“死角”,而面对具体的事物、鲜活的形象、真实的情景,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泼、敏锐,呈现兴奋状态。古诗的语言凝炼、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师需要通过事物、形象、情景在特定的时空中有机组合,引发学生读解的兴趣与问题,敞开思维之门,启发学生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展示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多媒体正适合这种需要,能促使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提供感知,化难为易,诱发思维,启迪思路,能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互相沟通的渠道,使学生能更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诗文的赏析,我并不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面上的一个个场景,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联想。   如古诗《小池》的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场景边思考边品味。

  1、“尖尖角”是什么?

  2、“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晴柔”那么这个“早”字又说明了什么?

  3、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通过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他们的感知处在兴奋的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开拓了思维的闸门,抓住线索,欣赏画面,在感知中探究问题,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以诗句的语言材料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内化诗文,具体描述出诗中的景象,化诗人的思想感情于形象面的描述之中,进而深刻地领悟诗的意境。
【广东省佛山实验学校 程金凤】 〖快──“趣”的光芒·抓住主要特点,进行绘

  语言文字负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知识。低年级教材中一些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画,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画,在学中画,中学。   如教学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以淡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明丽清新,生机勃勃的夏日荷池图。教学时,我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想像:细细的泉水静静的流入小池,浓密的树阴映在水面上,一池碧绿清澈的池水,还有那刚露出水面的新荷。这么美的风光难怪蜻蜓再那儿一动不动,不肯离开。当学生被这优美的语言打动,想要走进古诗里说说自己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象。生边说我边在黑板书画激发了他们表达的兴趣,无论学生的理解有多深,可以说他们都是用心去体会、感受的。诗意也就自然显现了。朗读起来也更加有味了。学生被老师的画感染,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也要把对诗的理解通过笔和朗读来表达。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巾山小学 扈 洁】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活课堂教学,从教法入手激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获得最高、最理想的效益,教师的“教”就应灵活多样。教师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并施以适宜的“阳光”和“养料”,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乃至爆发自身求知潜能。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例如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听音乐、收集资料等。这些活动把语文课的课堂,变成再现丰富生活的舞台,使学生得到“解放”,把学习语文课本与学习“生活课本”结合起来;把学习课文、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行”中有“知”,“知”中有“行”。   我在教学古诗《小池》一文时,就是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的。在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初夏小荷塘的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古诗情境,学生们通过画诗、演诗、仿作诗等形式更深刻的理解了古诗、深刻感受到了诗情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辽宁省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 超】 〖要自觉地把简笔画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简笔画进课堂,能帮助学生借析句,化难为易。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思想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炼含蓄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使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困难重重。为此,有必要在教材内容现儿童思维之间架设一道直观的梁,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准确地把握诗意。   如讲古诗《小池》可充分运用简笔画。教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时,画出泉眼和流向小池的细流。学生根据面讲出了诗意:泉眼好像十分珍惜泉水,只把泉水细细地放出来送给小池。教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时,又出小池边的树和树枝在池水中的倒影。学生看后懂得了“树阴照水”就是树的影子投在水里。再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惜”和“爱”这些人格化的词,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接着教师又先后画出刚出水面的卷着的荷叶尖和一只倒立在荷叶尖上的蜻蜓,诗画对照,让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就这样,学生读诗看画,看想诗,一句一景,生动形象。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一小 马丽红】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如课文古诗《小池》(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所描绘的情境,独立去做一幅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中所描绘的初夏小荷初现的情境,而且通过绘表达出对色彩美、形象美的理解。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宁书平】 〖让创新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点燃兴趣的“导火索”,诱发创新·营造“情场”、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新隽永,富有感染力;有的情深意长,耐人寻味;有的富有幻想,充满神奇色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起情感的梁;营造“情场”,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如古诗《小池》一文,描绘了一幅初夏的小池中新荷初露的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教学时,在轻柔的音乐中,我播放了一张幻灯片: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的小荷,蜻蜓缓缓地停落在小荷上。这是一幅多么优美、宁静,充满生机的初夏美景图啊!眼前的图画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面,轻松而愉快地诵读起诗句,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关小学 武雅婷】 〖快乐语文教学谈·静动结合,培养学生多种兴趣〗   教学是多种艺术的有机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应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教学艺术手法,使学生融会贯通,吸收精髓,因而教者要齐备、必备多种艺术素养,如:绘、歌唱、演讲、游戏等。这些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静态主动学习的目的。

  如学习古诗《小池》时,可让学生先动口──带感情自读;又动脑──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意;后动手──给诗配画。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持续而不同,既学习了基础知识,又发展、巩固、应用了绘技能。
【黑龙江省阿城市胜利小学 张 坤】 〖阅读教学自主感悟的培养·培养自主感悟的能力·充分利用感官促进感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当然也是阅读教学中启迪学生感悟的首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生动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儿童的感官,让儿童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在不断的有指导的训练中变得敏感、完善起来。

  如在教学古诗《小池》时,可根据诗意绘制一些精美的图片,上课时先要求学生找出与图片相应的诗句,通过这样一些图片,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然后,播放音乐录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倾听、边思考,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教育局教研室 程家清】 〖怎样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抓景物〗   景物好似一幅图像,图像清晰地印入大脑,就会加深记忆。如背诵古诗《小池》,只要引导学生记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这四个景物图像,背诵起来就不会很难。
【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国际学校小学 汪阳合】 〖以“新课程标准”理念谈主体性教学·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渗透,把音乐、美术等带进语文课堂〗   有位老师在教学古诗《小池》时,将初夏时节荷塘中的泉流、树阴、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用录像展示出来,同时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充分发挥想像。生动形象的画面,活泼欢快的旋律,把学生的感情融入到平凡的景物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可用喜闻乐见的五彩笔,出对课文的理解。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师范附小 汪丽英 焦殷勤】 〖用画面创设情境〗   用图画、录像、多媒体课件呈现的面,构图清晰,色彩鲜艳,能有效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变陌生为熟悉,在通过视觉形成的表象与想像之间架起一座梁,把孩子带入课文营造的情境之中。   比如,教学古诗《小池》,先播放一段荷塘美景的录像,把田田的荷叶、忽飞忽停的蜻蜓、疏密有致的树阴、不停地喷涌的泉水、柔和的阳光等,呈现出来,美妙的景色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朗读活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所见,小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古诗两首》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小池》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写字
    《小池》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
    小池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重点难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小池…
    《古诗两首》电子课本
    《古诗两首》教材插图
    《古诗两首》教材简说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蝉的歌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词语造句
    《古诗两首》近义词反义词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小小池塘
    山亭夏日

    宿新市徐公店
    《所见》教后记
    动物怎样通话
    夏之歌
    蜻蜓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古诗两首》快乐练习:试题
    田园乐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所见》…
    “歌声”到底是谁的──《所见》教学…
    《古诗两首》阅读提示
    《所见》教学片断及反思
    古诗《所见》教学课后感
    在诵读与想象中奏响古诗教学的乐章─…
    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新…
    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所见》教学有…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
    以图引文学古诗──古诗《所见》教学…
    《夏夜多美》教学导入及反思
    《小池》教学片段
    别有一番诗趣在其中──《所见》教学…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评价的艺术──《小池》教学有感
    《小池》教学设计思路
    《小池》教学札记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所见》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