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一、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学生可能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
师:南宋光宗三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阴山骤起一场大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陆游的心弦,虽然他已隐居两年,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人灵感又随风雨同至,写下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十一月四日的夜晚。
出示古诗,教师感情朗读。
二、 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
(1) 反复读古诗,做到读通顺,正确。
(2) 找出生字,读准字音并识记字形。
(3) 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概意思。
(4) 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自学情况;
(1) 指名学生读古诗,齐读古诗。
(2)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说说怎么记。
(3)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学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
(4) 还有那些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说整首诗大概的意思。
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齐读古诗。
三、 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如:前两句,诗人很爱国,还想着为祖国守卫边疆。(读前两句,读出爱国之情。)
师:为什么不去,而只是还想着?再读,说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体会,抓住重点词理解。
“僵卧孤村”——诗人当时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独无助、与世隔绝。
“不自哀”——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此凄凉,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
“尚思”——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再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后两句,诗人忧国忧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身赴战场。
“入梦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
问: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
生: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师介绍背景: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
问: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对统治者的愤恨;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强烈。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
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理解想象面。
结合理解,尝试背诵。
四、 总结学法,拓展积累
回顾这节课学习方法。

26《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的认读本课2个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重点文字词语的意思,想像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会背诵古诗。
      三、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动课件,课前收集陆游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