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爱琴 【教材简析】
《江雪》出自国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借描写“寒江独钓”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不屈精神。
这是一首诗,又像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独钓”的画面。全诗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的不屈精神和的孤独情怀人格化身。
【目标预设】 1、正确有感情朗读《江雪》,背诵《江雪》。 2、了解《江雪》诗意,想像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读中体会诗人感情及古诗意境,初步了解《江雪》语言特色。
4、引导学生在学习《江雪》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读中感受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感悟诗情及深远意境,体会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
【设计理念】
朱光潜认为:“诗是培养趣味(指审美趣味)的最好媒介。”诗歌境界教学法就是通过诗歌“入境、体验、品味”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中国诗学历来强调“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物境,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篇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说的便是情境,它是以抒写主体的内在情感为主的诗歌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主观之意和客观之意的和谐统一。
境界需要感性把握和情绪体验,所以诗歌教学应该强调整体性。具体来说,欣赏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在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首先是入境,既头脑中浮现诗中的形象画面,再调动自己的审美情感经验深入体验诗中情感,最后品味咀嚼诗中意境和语言特色。因此,运用诗歌境界教学法教学诗歌可以分为“入境、体验、品味”三个阶段。
【设计思路】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雪》描绘的正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本节课试图运用诗歌境界教学法,强调读中感悟品味。即“读中入境——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读中体验——激发情感,把握情境”;“ 读中品味——启迪感悟,把握意境”这三部分环节,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精神,品味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深远的意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中入境——想象形象,把握物境(寒冷凄凉)
(一)导入,初步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欣赏几幅画,猜猜这是哪首诗描绘的画面?(《静夜思》、《望洞庭》)
2、刚才是画中有诗。诗中还有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江雪》,这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这首诗中又有怎样的画面呢?
3、读题,从题目可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景?(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让学生快捷有效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想象形象。
1、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2、抽生朗读(注意纠正字音和词句停顿指导)。
3、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先配乐指名读,再齐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