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长亭送别

 

  四.阅读题:

(一)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几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玉骢:      ②倩:     ③斜晖:     ④金钏:

  2.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和疏朗的树林分别引起了什么样的联想?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儿 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它是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项(  )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

  D.“马儿慢慢地行,车儿快快地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4.请找出本曲中用夸张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此曲和课文的第一只曲子[端正好]相比较?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这段曲词与[端正好]相比,在情景铺设上大不相同:此曲主要是由情及景,而[端正好]主要是因景生情。

  B.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儿慢慢走,车儿快快随,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描写,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之情引发出来的。

  C.[端正好]中莺莺的离非别恨之情都是由凄凉的暮秋之景所引出。

  D.不管是[滚绣球]的由情及景还是[端正好]的因景生情,都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1.对[一煞]曲词的分析,完全符合文意的是哪几项(  )

  A.此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面。和[端正好]中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B.本曲前三句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无人语”只是写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听马嘶”将“有声”衬无声,这才更加突出了古道寂静和凄凉。

  D.结尾三句通过莺莺的自我设问,直抒了莺莺在张生走后无比惆怅眷恋甚至痛不欲生的悲哀。

  2.本曲中所展现的莺莺的心境与下面哪一句的内容最相切合(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从全文来看,[一煞]与前面哪此曲子互相映照,这种映照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可从时间、氛围、心情、场景方面考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四  三莺莺送张珙进京应考  莺莺在送别环境中的微妙心理

  2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ƒ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长亭送别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