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与策略
一、宗旨:
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共谋发展、创造辉煌!
二、计划:
1.教研活动计划(每单周四上午)
第1周 (2.21) 主题:① “二轮”通史复习的探索 ②如何解答非选择题
第3周(3.6) 主题:“二轮”复习模式与提升学生能力的研究(发选择题电子稿);
第5周 (3.20) 主题:两种版本教材的研究与策略;
第7周 (4.3) 主题:如何进行试卷的讲评与复习(“一模”试卷);
第9周 (4.17) 主题:选择题的解答思路与技巧;
第13周(5.15) 主题:如何回归教材与典型例题训练(发非选择题电子稿)
2.检测计划
(1)3月26日-28日 高三“一模”; (2)4月26日-28日 高三“二模”;
3.复习计划
从期末考试后——5月底,结合市教研室“一模”、“二模”测试,分三阶段进行
(一)、从期末考试——3月底 “一模”,考点通史复习;
(二)、“一模” 后——4月底 “二模”,考点扫描与两种题型强化训练;
(三)、“二模” 后——5月底 回归教材与典型例题强化训练。
三、分段推进策略:
(一)、考点通史复习阶段
1.将考点与教材按时间有效整合,重在形成学生对考点的“时间顺序”概念。
要求教师以通史时间为线索,根据《考试说明》所列考点和《教学要求》所列要求,以教材为依托,将考点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按历史发展阶段,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形成通史结构的基本框架。将《考试说明》的“点”、通史的“线”、三本必修的“面”相结合,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有效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多角度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辨析能力。
2.典型示范,全面推广。通过开设两次市级公开课,组织全市性的分层研讨会,力争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下的“二轮”复习模式和思维方式。 要注意的是,此“二轮”非以往“二轮”复习,不必深入细究,无需完整体系,更不能耗时过多。因为,高考试题呈现的方式,基本上应以专题方式为主。
(二)、考点扫描与两种题型强化训练阶段
1.认真研究并落实《考试说明》所列考点和《教学要求》所列要求(包括“史论共享”)组织全市专题解读《考试说明》(结合人民版教材)。对三本必修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将考点和要求给学生落实到教材的具体内容上,通过背、默、练、考等方式,切实掌握其有效知识点。(《考试说明》以外的知识点坚决回避。)对两本选修教材,应采取设置若干问题,阅读材料的方式进行。
2.认真训练“考点扫描500题”(绝对不许上网或传外市)
(三) 回归教材与典型例题强化训练阶段
1.人人思考,集思广益,每校必须出一套高质量的非选择题
要求:(1)认真完成。 每个高三历史教师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出五道非选择题(每本书一题),由高三备课组长整合成一套(至少五题,一般不要超过十题,注意五本教材的分布,务必在每题题后括号内署上学校、命题人)。以学校为单位按《赶超目标》表上所列层次用电子稿在2008年3月28日前,发送到联系人信箱(信箱地址附后)。
(2)确保质量,力争全部原创。如改编应超过原题一半以上。不得照搬省内外历届高考题、本届已考过的模拟题以及教辅资料上的原题。参考答案每题必须附上,答案必须准确、简练。
特别提醒:1.如逾期不交,被视为拒绝与团队合作,不但在大会上批评,而且必须在试题补全后,本团队才发材料。2. 绝对不许上网或传外市。
2.每位教师严格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训练典型例题。反复琢磨并产生放大效应,确保消化吸收。
3. 要求学生重新依据《考试说明》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四、极力推行教研与教学工作中的七个强化:
1、强化计划与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复习进程完成。 要求教师(1)精心设计,统筹安排。认真按市教研室的三段计划执行,只能超前,不能滞后。如因不能完成,要强迫自己必须想办法补上;(2)各校也可要根据自已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与措施,(最好公布在教室墙上,互相监督)切实推行;(3)应要求学生认真制定历史复习计划与目标,并严格督促,随时检查。计划有布置无检查,效果等于零。
2、强化分层研讨、分层指导、重点推进的策略。 对老师,本学期将进行多次分层研讨,相互交流,相互切蹉,相互竞争,激发同层次老师激情。对学生,更要求老师分层指导,重点推进。各校务必将本次考试85-50分学生名单放置案头,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迫使”他们进B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激发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比劲和赶超意识。)
3、强化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重视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指导。 要求教师对每节课内容勤于思考,认真设计,使每堂课内容充足,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上课时绝不允许讲废话,讲空话,讲题外话,也不允许讲《考试说明》以外的内容。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上课时要抓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复习,要善于抓大放小,紧扣《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不纠缠细碎知识。注意培养学生善读教科书,掌握关键词,培养学生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4、强化对学生对应试实战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生“临门一脚”功夫的欠缺,不仅让学生“多看”“多想”,更要“多写”。要求老师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大幅度地进行高考适应能力的专项训练和有效训练。针对两大题型,结合本学期两次讲座,分别从解题思路与技巧、答题规范与简洁、正确率、时间、速度、心理等方面强化训练。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历史材料(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勤反馈,强矫正。课余和节假日要充分利用。
5、强化试卷的质量分析,加大学生对错题的纠正力度。各位老师一定要坚持每考必改、每做必批的原则,必要时对部分学生实行面批。要努力克服学生的习惯思维,针对典型错题,进行变式训练,一题多用,充分发掘试题的潜在资源。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如审题不清、答题不准等,要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力争彻底解决问题,不留隐患。
6、强化团队意识,发挥集体智慧。为有效应对兄弟大市和兄弟学校的竞争压力,我们将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强化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大力组织中心组老师对薄弱学校友情帮扶,对需要帮助的老师鼎力相助。每周都将安排听课学习。对同层次历史成绩反常的学校,特别加大力度。
7、强化对学生心理因素疏导。要求教师真情实感投入,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千方百计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舞学生学习信心,多表扬,多微笑,多交心,多指导,对后进学生尤其要十二倍的关爱,激发其内心萌发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