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三 语 文 备 课 组
第 二 学 期 教 学 计 划
(2008年3月9日)
陈 玉 如
新学期如梭而至,距高考仅有九十天了!其间还要穿插模拟考试!语文第一轮复习刚好完成五分之三!
为了科学有效地搞好语文复习教学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任务
1、文言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
3、穿插相关课文知识回顾;
4、综合检测。
【按说,第一轮复习应已结束,第二轮复习开始了!可是由于课时不够,我们刚刚开始文言文复习。(如果各科都按教学大纲分配课时也无所谓,事实并非如此。)】
二、工作重点。
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穿插相关课文知识回顾。
最后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指导学生高考复习而开展。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语文高考考查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认知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三个层次。所以在阅读板块复习中,我们重在细化具体知识点及能力点,以考纲为准,参照《核按钮》复习资料具体落实。
作文训练也是重点,重在加强文体训练和素材积累。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按说,第二轮复习应分板块细化;现在,第一轮复习尚未完成,待完成就临近高考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结合《2007年考试大纲》认真研读《2008年考试大纲》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将知识点及能力点进行分项训练,落实到组内每位教师,由教师对各知识和能力点的要求进行筛选、整合,梳理出专题复习思路。
(一)三月份文言文阅读分板块专题细化,具体分工如下: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姜、曹)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作用;(陈、周)
3、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钱、王)
4、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封、卢)
5、学会翻译文言句子;)(路、吴)
6、鉴赏文言文的形象、写法、语言;(姜、曹)
7、筛选文中的信息 (钱、王)
8、评价思想性、艺术性; (封、卢)
9、综合测试(陈、周)
(二)四月份现代文阅读分板块细化,复习点和具体分工如下:
1、自然科学类文本整体阅读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路、吴)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姜、曹)
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钱、王)
⑷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封、卢)
⑸综合测试 (陈、周)
具体操作参照文言文阅读,同样由组内教师分项准备复习讲义,力争将每一个知识和能力点落到实处。
2、社会科学类文本整体阅读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路、吴)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姜、曹)
⑶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钱、王)
⑷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封、卢)
⑸综合测试 (陈、周)
(三)作文训练也是重点。力求二周一文,重点训练,精心指导。
教师精选与生活关联紧密的主题,训练题型以多元化为主,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也有材料性的话题作文,各种题型、各种文体都训练,有效应对高考作文“变脸”策略。教师从不同文体的文体特点、文章立意与思想、段落与材料、结构与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指导。
巩固“结构构思法”,让学生写有“路子”可循,破格有法可依。
同时加强素材积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关注生活,重视阅读。教师精选时文,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对社会热点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每二周一次穿插模拟高考综合训练。教师通过批阅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并且指导学生解析试题,领会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合能力点。
(四)五月份进行
完成两个目标:
一是结合综合训练卷进行考试题型研究和训练,为学生应考作好准备;
二是按《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和“三模”情况,查缺补漏,进行单项和综合强化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和答题技巧的指导。
四、年级学科竞赛
1、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竞赛(初定于第六周)
2、古诗文名句默写(初定于第九周)
五、思路、方法设想
(一)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1、强调精讲,变抢时间为比效率。
2、强调精选,变多练习为巧练。
3、强调学法,变学会为会学。
首先,要系统地、动态地学习试卷、试题,即将近年来的试卷、试题看作一个整体,有比较、有分析地加以研究。
再次,研究试卷、试题,旨在为我所用。
4、使用试卷方法借鉴:
⑴拆开法:即随着教学或复习的进程,将试题化整为零,每一阶段"只取一瓢"。事实证明,此方法效果明显,它结合学习和复习的内容,并且是"高考考过",格外引起重视。
⑵微变法:即根据试题的材料,将原来的试题加以变化,如将新闻记者的素材进行分段,了解结构;抓住重点语句,归纳中心;对语言、表达方面的分析……还可将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如文学鉴赏改为从某一角度加以评析;语病诊断的选择题变为修改病句题……
5、有效地使用课本
6、有效地使用练习
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
此类的训练宜长流水、不断线,既可防止枯燥乏味,又有利于在反复的训练中加强语言的感悟能力,有利于迁移。
7、重视分类训练,少搞综合训练。
8、练习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本题考的是什么,必须与《考试说明》紧相挂钩。
(2)立意与命题的角度,即通过什么,或从什么角度来考查的。例如,通过给文章选择题目,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准确认识及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关联词的选择,理解句间的关系;通过语句的转换,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3)干扰项是如何干扰的。干扰项的作用是"诱答",特点是似是而非,"似是"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涵盖过大,有的函盖不全,有的局部偷换,有的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判断,但文中未及,有的是文中谈此,而题中言彼,即"论题偷换"或违背"同一律"。
(4)解题的思路和依据。通过思路和依据的分析,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作适当的拓展。一次、几次或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再补充些同类性质、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练习,不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变",于"万变不离其宗"的训练中,把握试题的正确解答规律。
9、随时给学生提供书面的或口头的“临考心理指导”、“临考学法指导”材料。
六、备课组活动安排
每周三下午关于教学进度、作业安排等事项的交流。
考场试锋芒的日子渐渐临近,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将齐心协力,共同迎接2008年高考,力争取得更好一些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