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学校 >> 外国教育 >> 正文

 

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二、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分析

  (一)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

  课程目标的考察可以以两个纬度作为视点,一个是横向纬度(总目标),一个是纵向纬度(具体目标)。

  横向纬度主要指向课程总目标。日本课程总目标从70年代起开始,就一贯强调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化社会,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等。这个目标具有总括性,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遵循的。因其具有总括性,泛化的、平面的指向各级各类教育,就不可避免的附着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因此,需要使其具体化,以便使之变得清晰、立体、可操作。这也是从纵向纬度来分析课程目标的原因所在。

  从纵向纬度分析,具体化的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与多样性等特征。日本课程的具体目标不仅能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吻合,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差异性相融合,强调“进行适合每个人的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日本从70年代初就开始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相一致,尊重每一个个体,以人的个性、自由、自律为本。从70年代初起,日本兴起了“到达度”的课程评价,从单一纬度的相对测验的观点转换为多纬度的到达度评价的观点,这也要求课程目标多方面、多层次的具体化。因此,在指导要领的参考资料中,附有每个学科评价项目按学年加以具体化的表格,制订出具体的到达度目标和评价基准,以学生实际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这表明具体化的课程目标具有多样性特征。

  (二)课程结构合理化

  从90年代初建立起的课程框架看,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活动(初中还有选修课)。但从文部省有关的课程部门于1997年发布的《日本教育课程基本方向(阶段总结概要)》报告中和1998年中小学新修改的课程计划中可发现,日本课程据架即将发生大的变化,要在原有板块基础上,新设置“综合学习时间”板块。“在新设置的‘综合学习时间’中,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国际理解及外语会话、信息、环境、福利等教学内容进行横向的综合学习”。可见,在基本上保持原有课程框架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国际化趋势、信息化社会、老年化社会以及对环境问题关注等现状,日本新设置了“综合 学习时间”。日本这种利用固定板块“综合学习时间”开设时代性课程的措施,很有启示。无论开设多少新的、时代性的课程,都不能超过一定课时,有利于在增加科目时,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

  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种类与比例。为了适应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挑战,规定初中阶段要把英语和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必修课。在增加新的必修课的同时,又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及比重。这在初、高中有明显的表现。初中第二学年的选修课主要是音乐、美术、保健体育和技术·家庭等,第三学年所有的科目都可以作为选修科目。初中要逐年扩大选修课时,减少必修课时。高中应尽可能把必修课时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基本上以选修为主。可见,增加选修课的范围与比重已成趋势。但是,正如上述提到的,日本并非一味的把所有的科目都变成选修课,而是充分考虑各年龄段的特征,有区别的推行选修课制度。同时,也有重点地、有选择地设置新的必修科目,以满足时代需要。从而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

  (三)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日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增、肋有关课程、课时。例如,鉴于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无论从资源、能源、产业、教育、文化等哪一方面来看,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日本开始大力加强外国语教育,强调国际理解与合作,积极面向世界,积极迈向国际化时代。在小学“综合学习时间”里,要使小学生接触外语,了解国外的生活与文化。初中英语变为必修课,把外语提高到与数学同等重要的程度(授课时数与数学一样)。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增设“信息”教育,小学要达到了解的程度,初中作为必修课;高中要把“信息”这门学科摆在合适的位置。为了适应周五天工作制,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平均每周削减两课时,全年减少70课时。

  为了培养基于成熟的人权意识的相互尊重精神,日本不仅认识到国际理解、尊重的重要性,还认识到尊重社会弱者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包括学校在内的种种场合中不必要的男女区别给女性带来的歧视这一事实,以及日本社会上流行的歧视妇女的现象也有所觉察。鉴于此,这次课程改革中也有所反映,即取消性别性教育课程。例如,原先仅由女生修习的家政等课程,现在已明确规定所有学生,不分男女,一律修习。此举旨在培养男女携手,使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更加美满的意识与态度,从而向日本社会中的大男子主义顽疾开刀。同样,原先仅由男生修习的课程,现在也不排除女生参与,这在一些职业课程中有所彰显。

  日本作为传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课程设置上也有很深的烙印,但近些年日本一直致力于扩大地方分权运动,扩大地方、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权限,从而使课程设置能够更加切合地方、学校的实际。日本教职员工会21世纪课程委员会指出参与具体的教材开发、学校的例行活动、种种交流活动及校外活动,都应当靠各自独特的努力,并且呼吁所有学校都要积极投入到“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开发”的活动中。为了使学校课程具有弹性,各学校可根据其特色指定课程表,全年上课周数及每节课时间可由学校灵活决定。诸种措施及政策,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地方分权,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

  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差异性。从70年代起,日本就一直试图打破封闭、僵化、划—的课程,极力反对对在籍的所有儿童准备整齐划一的课程。随着学年阶段的递升,能够提供大幅度的分化课程及有利于学生自行选择课程。因此,小学考虑必须奠定作为国民共同的学力基础的特征,为每个儿童提供共同的课程。而在中学要充分考虑学生性向的‘巨大个别差异”,而采取以基础的核心学科作为必修,其它学科作为自由选修的方式,大幅度地实施学科间选修。而且,高中基本上以选修为主。

  (四)重视道德教育

  从文化特征上分析,日本作为一个东方国度,有着重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传统。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物质财富以几何级数累加的今天,日本各地的学校里,到处充斥着令人痛心的问题:讨厌学校、逃学、欺侮、暴力、自杀等。人们也普遍认为,学生在遵守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一般准则上的道德行为水准有所下降。鉴于上述道憾与科技、物质的背反现状,日本在大幅度减少课时的措施中,仍力保道德教育的课时绝对数保持不变,仍在每学年中开设35课时。因此,从相对意义上来说,日本的道德教育课时实际上增加了,道德教育得到了加强。

  日本不仅在形式上加强道德教育(课时相对增加),而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以加强道德教育,以便收到道德教育的实效。首先体现在阶段目标上:要确定各年级段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具体目标,小学低年级在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中年级要培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生活态度,高年级要培养作为集和社会中一员应有的自觉性和资任心;在初中要确立作为中学生应有的生活态度和作为公民的自觉性和国际合作精神;高中培养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所具有的自立精神和责任心,要有为国际做贡献的意识。其次体现在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上;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强调体验性活动,积极采取实际观察及调查、接触实物、志愿者活动、演剧等方式积极利用学校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可内化的,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同时,高中重在理性升华与反思。

  (五)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相通之处,比如应试教育,重视智育,重理论教育等。这些问题已引起日本教育界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关解决措施,而文部省极力推祟的体验性教育可谓切中要害,对症下药。要求无论是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活动还是各学科教育,都要重视学生参与实际情境,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比如,上述提到的道德教育就非常重视体验性活动,这有利于把道德知、情、意、行融为一体,收到实效;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各学科、科目加强实验、实习等具有实际操作和体验性的学习,以便让学生确定掌握职业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由年级活动(课外活动为主)、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及学校校会等构成的特别活动,更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求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中体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类整体的各类关系,学会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人与自然的关系;各学科教学同样要重视体验性,比如外语教学要设置诸如“电话问答”、“旅游”“就餐”等具体语言使用场合,以便加强情境语言教学,增强语言的实用性。

  加强体验性教育,有利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理论和实践得到双向的反馈检验.及时改进课程;有利于知、情、意、行融为一体,增强教育的实效。同时,体验性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无疑会给我国的教育以启迪。

  日本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靠教育发展的国家,它的每一项教育改革,都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尤其它的改革中所显现出的如上所述的特征,对我们不无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会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

  ⑴ 叶立群.日本教育的改革(三)[J].课程教材教法,1994,(9).

  ⑵ 钟启泉.创造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寄自日本的教育报告(二) [J].教育参考,1998,(2)

  ⑶ 梁威,王丽丽译.日本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阶段总结概要)[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刊,1998,(1).

  ⑷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日本教育课程标准的改善(日本课程审议会)[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内部资料).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从美国作文课看美国的素质教育
    加拿大对我国学校事故立法问题的启示
    美国教育孩子的四个注重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俄罗斯的艺术教育
    帮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法国的父母如何“望子成龙”
    美国优秀学生的五个特点
    让中国的父母感到震惊
    美国教育过程中不能碰的高压线
    从六国的教育看中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的教育
    各国各地区学制沟通与衔接中的普遍做…
    美国推广电子课本
    20世纪西方教育模式的发展
    儿子在英国感受西方教育
    国外关于创造性培养的几点启示
    校本课程的发展:香港三个个案的研究
    中美教育观念的七大误区
    国外教育模式仍被看好
    美国课堂:“随意”反而激发创造力
    再谈对话教育——东西方教育杂谈
    美国私立教育剖析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状与展望
    当前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特点、困难和…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美日教师的聘任制度
    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
    留美博士眼中的美国素质教育
    美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管理
    英国加强中小学师资培训活动
    在美国,高分不一定进名校
    美国优秀老师谈家教
    中日美三国义务教育立法比较
    日本家长怎样培养孩子
    国外教育法制的发展趋势成功经验及借…
    中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别
    专家解读国外教育体制
    美国中小学教师学位与证书教育的现状
    英国中小学教师学位与证书教育的现状
    美国大力推动小班化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育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素质教育在法国
    美国把课程、教学、技术联系起来
    美国家庭教育见闻
    布莱尔告别演说:让学生14岁后有真正选…
    国外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措施
    国际教育发展的几个新现象
    旁听丹麦小学性教育课
    学习国外五大教育典范
    国外趣味教育:幼儿园第一课是分辨厕…
    看看国外的素质教育
    美国人对“好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美国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
    研究性学习在法国
    再富也要穷孩子
    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善良品质
    外国教改一瞥
    他使两个女儿成了美国博士
    丹麦比利时人怎样教育孩子
    美国人的父母
    美国儿童的零花钱
    美国的孩子为什么胆大
    美国家庭的金钱教育
    国外的父母如何教孩子自立
    美国渗透式教育及启发
    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
    美国是怎样惩罚孩子的
    中、印、美三国学生对比之后
    瑞士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自理
    美国人怎样做家长
    外国人的吃苦教育
    美国的父母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美国儿童教育的特殊营养-尊重
    看看国外孩子的吃苦教育
    看看国外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国外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探究”
    国外家庭如何培养孩子“财商”
    美国中小学教学法及改革特点
    带孩子去博物馆的技巧
    鼓励孩子成长的技巧
    英国的家庭教育始于餐桌
    大方的父母造就不自私的孩子
    从一所大学看美国教育的国际化
    发展早期教育如何把握国外经验
    从小学教育看国外的教育理念
    旁听丹麦小学性教育课
    “悟道”国外小学的数学好题
    美国的阅读启蒙教育
    外国的库曼教学与借鉴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