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课文插图中的事物名称,多为家庭陈设用品,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十分熟悉,图中的温馨场景,或许每天都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所以这样一篇取材于孩子身边的识字课,很容易就让孩子走进了课堂。
都说“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课的教学,我一直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识字中渗透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插上翅膀
这堂课是从拼音学习过渡到汉字学习的第2课,除了保护学生的识字兴趣外,我特别注重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汉字学习的规律。授之以渔,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紧紧抓住音、形、意的联系,根据汉字的不同特点,教给他们比较丰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如借助熟字记服,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沙、灯、视,还有部分生字不适合去分解字形的,我就引导学生用变一变的办法记电,并组词进行巩固,用找朋友的方法记纸、发,用猜谜语的方法记台。当然,一堂课中一下子呈现多种识字方法,学生不一定当堂都能消化吸收,所以学法的归类提升也非常重要,
二、识字中丰富汉字内涵,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深加工
汉字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它承载着6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每个汉字都是有内涵、有思想、有声音、有故事的生命个体,站在这个角度,我特别注重向学生渗透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它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学习新偏旁三点水时,我让学生对学过的带有三点水的字进行梳理和归类,使学生认识到三点水一般和水有关,而在“灯”字教学中,告诉学生,古人一到天黑就点起火,用火发出的光照明,所以“灯”是火字旁,“视”是看的意思,所以它的右边有个“见”字。茶几的“几”读第一声时是小桌子的意思。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在向学生传递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同时,更是一种巧妙的识字方法的渗透。有了这番了解,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汉字的深加工还表现在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对所学字词进行一些适度的拓展,使识字教学的外延更宽广,内容更丰富。如学习“报纸”一词时,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都会看什么报纸,看报纸有什么好处,这样,“报纸”这个词就从课文里跳出来,变得形象生动。另外,“灯”的学习,先让学生从联系生活说话开始,让他们读完这个词后说说自己会在台灯下干什么?放在桌子上的叫台灯?生活中还有哪些灯?如照明灯、路灯、霓虹灯等等。在这样的拓展环节中,师生共同挖掘出了“灯”字一词更丰富的信息,在这个交流共享的过程中,“灯”字一词变得丰满、立体了,也就更深入人心了。
一堂课下来,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有两个,比如:
一、评价方式上
一直都觉得自己比较注重用表扬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谢老师的点评一下子击中了我的要害,比如,谢老师是这样说的:(听,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小朋友读得特别准的地方,以优带读得不准的字音。不要轻易营造“哪里读得不好的”的班级找差气氛。要引导孩子寻找亮点!)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在课堂提问的技巧方面有待改进。比如:我常常在学生读完了词语和儿歌后问道:听出问题了吗?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吗?自认为问得很巧妙,其实已在悄然间消磨了学生的热情和自信,试想:那一颗颗满心欢喜、热切期待表扬的心,在同学的轮番轰炸挑刺下,还敢再次举起手吗?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多赏识学生,谢老师也建议我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读得好的地方,确实,我仔细一想,用这种寻找亮点的评价方式不但能向其他同学传递正确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评价心态,从长久来看,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生字的复习巩固方面
一直都坚信巩固生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本堂课中,我也采用了一定的复现形式,如课外词语的卡片、带有本课生字的广告标牌和句子。其实,我还在想:生字复现的形式不仅要多,而且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内容丰富而有新意。单纯的讲解、示范、练习,或已经形成习惯的生字机械式复现,都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开小差。后来我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其实,还有很多新颖的复现形式可以使用,如:(1)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识字卡: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了记忆。(2)随课文分散识字。字、词、句融会贯通的最佳方法。(3)我们的硬件设施完备,可利用电脑、录音机等电教多媒体识记生字。此外,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游戏识字,如顺口溜识字、字谜识字、表演识字,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理解生词等来达到识记的目的,用所学的生字编成儿歌、小短文让学生读读背背。只有生字复现的形式灵活多样,充满新鲜感,才能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以上就是我上完课后的一点想法,写得比较匆忙,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