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
⑵讲析:①文字上要注意"经验"与"思想"两个概念,经验还不是理性认识,哲学上讲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讲的"思想"不同,这里专指理性认识。所以,只有把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才能上升到"思想"。 ②"飞跃"的条件:感性认识材料的积累。
⑶从论证的角度看,是怎样证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第一句话:经验来自实践→第二句话: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使外界的现象通过感官反映到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第三句话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文章扣住认识怎样从实践开始,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源于社会实践,归根结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⑷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①“精神”、“思想”后面的括号注解是否必要?不加括注,大意是有了,加括注,就把“精神”、“思想”这两个哲学概念和日常生活、工作中接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了,使人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具体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是否正确”后面几个字去掉意思是一样的,而加上这几个字,使“是否正确”的意思具体了。所谓“是否正确”就是正确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的思想。“还是没证明的”之后,又加一句“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说得更加明确。——必须具体、明确的地方,决不能简化。②能省略的地方一定要省略。“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精神”前省掉了“主观”,“物质”前省掉了“客观”,因为这些内容前面都说过,所以能省就省。③评注作用:“一般说来”在语法上为状语,在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避免了一概而论(除了一般情况之外,还有特殊情况),使文章严密(后面一句对特殊情况作了一个补充说明)。④“在社会斗争中”,前面说三项实践时说的是“阶级斗争”,这里为什么说“社会斗争”?因为前一句说的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相对而言,宜说“社会斗争”,都是从斗争的领域说的。“失败”前加“有时候”和“有些”:“有时候”专指敌强我弱的时候;“有些”指即使这种时候的失败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并”加强否定语气,略带反驳意味,因为人们总以为既然失败就不能说明指导思想正确。“先进势力这一方”、“反动势力那一方”,“这”、“那”表明立场和斗争阵线形象,所以不能省略、不能调换。⑸从论证的角度看,这一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因为只有社会时间才能证明思想正确与否),强调社会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再次证明中心论点。如何论证的?第一阶段上思想还那样得到检验→第二阶段,也就是检验思想是否正确的阶段→具体说明检验的情况→检验真理,即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意义。
3第三(四)层:认识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证明是错误的,当然认识还那样完成,还需要继续认识。因为是"反复",所以不必重复说明。"往往"既说明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又说明这种情况并非一概如此。从论证来看:一贯人正确的认识的完成始终离不开实践,这就从认识过程的总体上充分证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小结 本文的论证,紧紧扣住了论点,其他的道理或者简略或者不讲,只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论点、论据、论证的组织方式,既要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也要根据现实的需要。
板书: 提出问题 引发全文
提出中心
分析问题 概论 社会存在→思想(实践产生认识)
先进思想→物质力量(认识指导实践)
第一次飞跃 实践→认识(手段)
第二次飞跃 认识→实践(目的)
小结 实践→认识→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解决问题 为文原因
学习认识论的目的
作者邮箱: xym70@yahoo.com.cn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例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讲讲实事求是 |
下一篇文章: 兰亭集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