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
|
袁光明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借助语境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
【教难点重点分析】
(一)使用词语主要应考虑四个方面:
1.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的感情色彩分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情况。词的语体色彩分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就是要求选用与上下文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一致的词语。
2.语境中的事理因素。注意语境中的事理因素就是要求选用词语时选择符合事物道理的词。如:从“落、圆、明、上”四个字中选一个填入“月------繁星漫天”的空缺处。根据“月明星稀”的事理,应选“落”。
3.词语的搭配。选用词语,要与语境的语气强弱一致,要在语法结构上讲得通,要符合日常用语习惯。
4.语境对词语的解释和限制。
(二)要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
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不要停留在关键字的理解上和成语的字面意思上,必须确实弄清楚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还要注意成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在于学会交流,交流分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间接交流可分为两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在阅读和写作中,词语运用的恰当与否,显得很重要。因此,词语的运用得当其实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同时,它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内容之一。→进入正题。
(二)感知例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1)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______九月中旬,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
(2)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______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3)它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__却很冷淡。
A.截止 启用 反应 B.截至 起用 反应
C.截止 起用 反映 D.截至 启用 反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学生思考,分析,教师指名提问,点拨。
总结学生解题过程:对第一题,先区别两个供选词的差异,主要是各自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再根据这种差异去考察语言环境(有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这个最佳的切入点要么符合前者,要么符合后者。
对第二题,先准确理解所用词语的含义,主要也是各自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再考察语境对这个成语的要求,把两者一结合,如果一致就正确,不一致就错误。
(机动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可加一题再感知。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1)报考高等院校学习者需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______的文化程度。
(2)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共中央都要同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一起共商______。
A.学历 国事 B.学历 国是 C.学力 国是 D.学力 国事 )
共同点,离不开对语境的分析,在语境中选择和辨析。而要能选择正确,辨析清楚,前提或关键就是把握词义,(褒义还是贬义,口语还是书面语,有限的使用范围等)要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
(三)点明基本方法
如何积累:1、做题时要善用字典
2、对老师讲解过的词语要及时消化
点明:这是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新语境),是能力的一个体现。
3、没有讲过或者没有查过的词语(有一点熟悉,但却是似是而非),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在近义词中,一般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在解题时,我们可以侧重对不同语素进行分析,这样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4、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是()
A.当时孙敏在国外考察。
B.我要考察他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C. 今天下午我们要进行实验考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D.江总书记在江苏考察。
分析:不同的语素:查和察
察:观察,了解,研究,主要带眼睛,可不带任何先入之见,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什么
研究 什么,结论是看了之后形成的。
查:不仅靠眼睛,还要有预定的考核标准,一般是上对下的一种行为。
试试看:5、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A.终止 B.中止)
6、1934年2月,我利用寒假,专程由北京去上海,去_____阔别已久、殷切怀念的鲁迅先生。(A.看望 B.探望)
②对生活中习用的词语,要调动生活本身的语言,迅速建立联系,确定选择对象。
7、他急起直追,近年来对外国文学的研究,足以令同行们_____。(A.侧目 B.刮目)
8、要把那些_____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交司法部门处理。(A.违反 B.违犯 )
试试看: 9、公安机关已经对嫌疑犯张某立案_____。(A.侦察 B.侦查)
10、区区小事[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例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实词的辨析和选用,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贝多芬传 |
下一篇文章: 讲讲实事求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