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三堂课(论坛精华帖)
|
散步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地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从城里回来的“学生”,却不妨装模作样地去寻试去唱情歌,去骗那些天真的副姑娘,让她们瞪大圆圆的眼。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地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也学会了自由自在地生活,信仰着热切的人生。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想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扑——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的黄沙,狂舞着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
那些把根扎在黄土里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绚丽的光彩。当抗日的战争,沉重地滚过,土地流着血。于是,愤怒的男人们,擦亮了久藏的枪支,向着抗日的战场,呼啸而去。而那些倔强的女人,却擦干了眼泪,挺起腰杆,撑起家的担子。凡是已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要把暴力还给他们;凡是耀武扬威地来的,我们要让他们抱头鼠窜地回去。这是打不倒的族类。中国的希望不灭,人们的心中有火。
接着我开始解读课文。
作者开始说他爱蝉打从很小起,这里直接入题。那么蝉什么时候来呢?夏天,当然是夏天。在夏天蝉在叫,它在叫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很热,你便觉得它在叫“热呀”;如果你很烦,便觉得它在叫“烦呀”;如果你心情不错,你便觉得它在向你问好。郭枫认为蝉在呼唤着绿阴,绿阴给人们避日,在绿阴里人该多么惬意。绿阴是大树带来的,而大树布满黄河两岸。接下来,黄河的水哪儿来,李白认为它从天上来,郭枫认为绿阴也从天上来,绿阴来自天上吗(同学说来自地上),可作者认为它分明是上天所赐。甚至蝉儿们的鸣声也从天上来,它来自天上吗(同学说,不,它还在地上)。可作者认为它响彻天空不也是上天所赐吗?有了这许多的东西,黄河、绿阴、还有蝉声,夏天还不够丰富吗?其实不光这些,还有。看,大平原,可以说是一望无垠,它不是像我们这一带这样被丘陵所阻隔的小块地这样,用作者的话说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它既平整又望不到边,就像大草原一样。这时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策马驰骋的念头。他的平原是你跑也跑不到边的呀。在这大平原上还有什么,麦浪,是浩瀚的海洋,随风摇曳,像大海翻过的阵阵浪头。麦浪是等待收获的,它是丰收的结果,它是人们的期盼。庄稼汉获得好收成能不快乐吗?青布包头的姑娘充满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而孩子们梦想的是有新衣穿,有好吃的,有鞭炮可以放响。所以麦浪从金黄变成了黄金。可谓层次的提升。
太阳当然是厉害的,在夏天。它让人恐惧。不过,郭枫的太阳是母亲,它在催促它的孩子们,快起床,干活了;快起床,收获了。于是,庄稼汉们,这些北方男人果敢的,毫不犹豫的去收获。像一阵风,可北方的夏天没有风,但人们心里有风,它是人们内心的喜悦,它是蝉声难道你没听见。牛一样的汉子干起活来就像牛,可他们是快乐的牛,他们能歌唱,蝉声是他们的啦啦队。
谁能忘了那一片蝉声呢?蝉声里带给你的是清爽,蝉声里是农民的憨厚和淳朴。干活累了,走路渴了。有绿豆汤渴劲地喝吧。还有大麦茶呢。
谁能忘了那一片蝉声呢?蝉声里有我故乡的人们呀!老人们是安详的。连老牛也这样。谁都知道这一点。小鸡知道,小猫知道,小狗也知道。而小孩子们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在青纱帐里。这里曾是鬼子的葬身之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是音乐。画里有记忆,歌里有灵魂。但 蝉声更是课本,生活的课本。
蝉声里我们学会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学会了信仰热切的人生。
蝉声外,我们学会了泥土的人生,学会了暴风雪的性格。
所以,当日寇侵略我们时,我们的男人遭到杀害,我们的女人遭到蹂躏。我们还等什么,于是男人拿起了枪,女人们擦干了眼泪,因为她们的眼泪早已流干。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要把暴力还给他们;凡是耀武扬威地来的,我们要让他们抱头鼠窜地回去。这是打不倒的族类。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讲读至此。
(大约一节半课,60分钟左右。后来还讲了课后习题。)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4146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例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我的三堂课(论坛精华帖),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时间篇 |
下一篇文章: 《过秦论》《六国论》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