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27:镇上的很多人都来听课,可以推测他们知道是最后一课的,为什么小弗朗士先前却不知道是最后一课呢?
师:这是1个重要的发现,有道理!谁还有其他观点?
生14:我觉得镇上那么多人来听课是不现实的,太虚假。
生28:这个变化也太快了吧!
师(感慨称):一直以来,我把这篇课文当作经典,从来没有考虑过它的不足,同学们的发现让我惊讶,你们的发现究竟是否科学,姑且不论,因为没有时间了。但你们的质疑精神让我感动,生活需要质疑。少了怀疑,人类就不再进步。
师:刚才大家从文章的结构、语言、细节、背景加入等方面评价了这篇文章,这是我们鉴赏课文的思考方向。如果大家想把自己的作文写好,这也是应该关注的方向。
(解析:本步骤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结构、细节、语言等的初步把握和评价,不求深,追求方向和角度,是阅读指导,也是写作指导。)
关注体验,畅谈收获
师:这一课我们基本上学完了,我想知道你从这篇课文里学习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请大家随便聊聊。
生29: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语言,学好语文。
生30: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要牢记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师(插话):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谈谈的哟!(学生的思路似乎一下子开阔了。)
生22:我学会了1种读书的方法,看到题目先猜测内容,这样就有了针对性,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生19:我懂得了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适当的细节描写。
生16:我懂得了写好一篇文章一定要选好材料、选巧材料,这很关键。
生4:我懂得了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要敢于怀疑……(下课铃响)
师:同学们能有如此多的收获,我很欣慰,只要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我就满足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解析:关注学生的收获,是课堂效果的反馈。本步骤用总结的方式深化了学生的课堂印象。)
教学反思:3个纬度构建文本教学
学习语文几年,不会读书,不会写作,且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现状。为何?因为时下我们在文本的主题、情感等问题上过于深入,把对文本信息的阐释作为了教学的重点,殊不知,学生“入”越深越没自我,越学不到“语文”。笔者认为,用3个纬度构建文本教学可以纠正偏差,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生学习读书方法。董永龙说:用自己的真正感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教会他们读书及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或许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而有效地领悟文本内容,把握内容所传递和如何传递信息。让学生因有“渔”而自由获得“鱼”,这样他们才能独立行走,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让学生领悟作文道理。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表达,只有学会了一定程度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展开学习行为。李海林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这里的“言语智慧”,其实就是作文的道理。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把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教学价值,把对文本的信息阐释当作教学重点,而忽视了如何阐释这一学习关键。
三、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思维是人的本质内核,培养人的核心就是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关涉3个方面: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正确程度。前两者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后者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简单的“读出感情”和没有升华的“体会”都是重复,在肥沃的情感土壤里,只有播种了思维的“种子”,土壤才有价值。教育必须以思维品质培养为核心,“螺旋式上升”,层级式实施教学。没有思维品质的教学就没有教育的深度、广度,也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构建语文文本教学的3个纬度,实质是抓住了语文文本教学的3个关键,抓住了“教什么”的本质。诚然,3个纬度任何一点的建立和完备都是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1个文本和课堂上面面俱到,只能1步1个层级。
评实录一
河南省襄城高中 461700 王自成
看梅老师的课堂实录,耳目一新,学生也应该受益匪浅。特别感觉“领悟作文道理”这个环节,科学扎实有效。
从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角度来看,学生自己“领悟”和老师“讲授”有何不同?自己“领悟”是主动获取,知识容易内化;而老师“讲授”是被动接受,知识不易内化。老师在阅读课上滔滔不绝“讲授”很多写作知识,学生作文时却不能学以致用,这就是被动接受的结果。
自己“领悟”的学习方式,容易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思考,产生许多新的“自己”的感悟。本节课上,学生在“文章的结构、语言、细节、背景”等方面都有所感悟。如1个学生悟出了“作者把战争背景自然包含在文中,很高明!例如写‘布告牌’和‘士兵操练’,就是介绍背景”,这些知识老师可能觉得不是重点而忽略了,但对这个学生来说,这是他自己领悟到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一节课每个学生哪怕只悟出一点,收获也很大。
这节课“领悟”的环节,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如关于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个学生认为写的太乐观了,另1个学生说是“乐景衬哀情”,这些理解显然都不准确,接着1个学生说“我觉得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是为下面他的转变做铺垫的。”这样不同学生之间的“领悟”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准确。
经常让学生这样“领悟”,学生一定会眼光敏锐,思维灵活而深刻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之二
聂传安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说明:《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比较浅显。本堂课没有采用传统的分段、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与主要人物、理解若干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教法,而是从如下4个方面着手:一、品味题目,初步感知课文;二、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三、质疑求异,展开个性阅读;四、开拓延伸,留下无尽思索。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品味题目,初步感知课文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一是把课文读两遍,二是看看印发的写作背景。现在来问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师: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
生1: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查了一下资料,不过文章中也有类似的意思,说法国和普鲁士打仗,结果失败了,普鲁士就割法国的2个省,1个是……阿尔萨斯,1个叫洛林的,普鲁士人让这2个地方的学校都用德语上课,而课文中说“新老师明天就到”,所以这节课就成了小弗郎士他们最后一节法语课了。
师:说得非常详细,可见预习得很扎实。那么我们再品品题目,能不能从这4个字中读出些味道来?
(生低声读“最后一课”。)
师:谁来说一说?(对一举手女生)好,你来说。
生2:我从这4个字中读出遗憾之情。
师:遗憾?什么遗憾?
生:应该是……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师:很好。还有吗?(叫另一生。)
生3:里面也有珍惜吧。最后一课了,平时没好好学,今天可要珍惜珍惜。
师:这也是失去才知珍贵吧。还有同学要说吗?
生4:好像还有1种……恨。又恨自己,也恨敌人。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师:嗯,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没有了吧?
生5:我从题目中读出了同情。
师:呵呵,刚才别人说“恨”,你现在来“同情”,这不是唱反调吗?你先别说话,我把这个问题先抛给其他同学。同学们猜一猜,她想同情谁呀?
(生笑。老师指一男生。)
生6:应该是同情……自己吧。这个“同情”,就前面提到的“遗憾”之意。
师:他猜对了你的心思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