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0:我说韩麦尔先生。他由1个着装随便、让学生丢下功课替他浇花、自己去钓鱼之际放学生假的老师,到着装端正、对自己的行为深深自责的老师。
师:有没有其他人物的变化?
生11:有,从前的镇长、邮递员、郝叟,还有其他人。虽然没有直接写变化,但从他们“很忧愁”、“感情激动”、“声音发抖”等词语可以感觉出他们的悲伤。
生7:老师,还有变化,第51页有这样一句话“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我们从课文里可以感觉到这是小学,学生应该都是附近的,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应该会有学生的家长。我想他们现在也一定很后悔。
师(学赵本山的语气,握住学生的手):祝贺你,你都会推理了!(同学们笑了,随即是热烈的掌声,气氛逐渐活跃。)大家确实不凡,这么细的东西都能发现。我们应该把作者写的“变”给猜测完了,也补充完了。还有1个问题没有解决——变化的结果。主要是人物情感的变化,请大家找相关的语句自由谈谈。
(生有说郝叟等“很忧愁”而自责的,有说“‘我’万分难过”而后悔的,有说先生“惨白”而伤心的……)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如果老师让大家用1个词来概括他们的共通性,应该是什么?
(生回答“后悔”、“觉醒”、“爱国”“愤恨”等。)
师:其实,其他几个词语都是“觉醒”的体现,“觉醒”应该是最合适的词语吧。1个民族的忏悔和觉醒,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现在同学们能用“通过……表达了……”的格式概括一下本文的内容吗?大家可以先思考1分钟,然后自由回答。
(学生此处的回答都比较笼统,不够全面,老师进1步引导。)
师:如果加上时间、背景、人物、事件等来概括会更全面些。这也是概括一篇文章内容或中心的一般方法,大家需要掌握。谁来试一下?
生12:普法战争后,德国人强迫法国人学习德语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外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师:比较到位了,但还可以更好。
生13:普法战争失败后,在德国人强迫法国人学习德语的背景下,通过1个课堂上一系列人物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国民的觉醒和对祖国的热爱。
师:比较全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本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步骤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可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熟悉文本,并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完成对文本中心的把握。)
再读文本,初步评价
师:普法战争是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本文能成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应该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很大关系。大家再浏览文章,思考原因。(学生浏览、讨论。)
生5:思路比较好,整篇文章围绕1个“变”字写,通过“变”表达“爱国”和“觉醒”。
师:你很聪明,我们这节课就是这样上的。其他呢?
生14:作者的选材比较巧妙,采取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师:以小见大,很专业的术语!能具体说说吗?
生14:讲整个民族觉醒之际,选择小弗朗士这个平时调皮的学生;在讲其他人之际,选了郝叟这个人的详写作代表。
师:很好,这也是1个详略的问题。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15:我觉得整个文章的选材非常好,以小见大。战争中一定会有很多重大的事,而作者却选1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和1个散漫的老师还有一群普通人来表达整个民族的觉醒。
师:是对上生14的补充。这是一篇小说,你的解释正好印证了小说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特点。
生16:我们《晨读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回归那么重要的时刻,作者选择了英国皇家油轮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个材料。(学生还列举了其他课外事例,此处略。)
师:你们的阅读面真广!写文章选材很重要,别具一格的材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生17: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紧扣中心、处处围绕中心来写。
[)师:说得不错,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有1种提法叫“中心即线索”,就是别考虑什么时间线索还是空间线索,围绕中心写就行。
生18:比较集中,所有的变化都是在“上课前”与“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很短,内容却很丰富。
师:你触及了1个西方戏剧专业名词——“三一律”,就是在1个时间段、1个空间,完成整个故事。这是你的重大发现。
生19:细节好,让人深思。例如“屋顶上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中,对鸽子的描写就很有讽刺意味。对教室环境的描写也比较好。
师:是对普鲁士人的讽刺,也是法国人坚强一面的体现,这个效果好!
生20:还有,作者把战争背景自然包含在文中,很高明!例如写“布告牌”和“士兵操练”,就是介绍背景。
师:你很优秀,这也使得文章前半部分有了意义。
生21:我觉得有些语言也比较有深度。例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只要保存了自己的语言,就有民族认同的心理,即可解放自己的祖国。
师:活学活用,你讲得非常好。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生22:有,“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觉得这句话不一定是说法国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我还说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调皮状)。主要是通过这句话表达韩麦尔先生爱国、爱自己的语言。
师:还有补充吗?大家都是从肯定的角度谈的,你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不妥的地方?
生23:我觉得文章前面的环境描写有些乐观,与整个文章内容不太符合。
生24:我同意,我总感觉这里比较别扭!
生25:不能轻易否定,也许是乐景写哀呢!
生26:小弗朗士不知道“哀”啊!我觉得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是为下面他的转变做铺垫的。
师(面向刚才三位同学):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他们点头,其他同学也点头。)
师:还有吗?
生27:老师,我觉得文章的有些内容太假。
师(惊讶):哪里,为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