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20分)
1.请你用规范的行楷字在田字格中写下这条广告语,让“地球人”都看到(相信你一定写得很漂亮呀! )。(2分)
铸剑为犁,架构“爱”“桥”!
2.根据拼音在下列句中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1分)
①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tuǒ tiē)______________;颇踌躇了一会。
②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yuān bó) __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
低眉顺眼 生死祸福 鸡零狗粹 大庭广重 穷愁燎倒 微不足到
4.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________。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________________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3)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_______。
(4)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________________。
A.溃退 交卸 标本 瑰宝 B.撤退 推卸 标本 宝贝
C.撤退 交卸 标准 宝贝 D.溃退 推卸 标准 瑰宝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慢条斯理般奔着东南去了。
C.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欲盖弥彰。
D.老人目光如豆,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6.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2分)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
②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的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孩子们仍不断涌来。 ( )
③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
( )
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 )
7.填空。(3分)
①“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
无法挺得高。”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笔下的______________。
②“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的《 》,“他”是指 ______________。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⑴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
⑵《芦花荡》以解放战争为题材,在作家的笔下,芦花荡充满了诗情画意。( )
⑶为了体现真实性,作者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去虚构情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的“我”就是虚构的,并非指鲁迅本人。( )
⑷《背影》这篇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十分感人,
字里行间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深情。( )
⑸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 “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
9.比较下列句子,说说A句为何比B句好。(2分)
A.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B.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1分)
例句:小店门口挂出的—只绿色的邮箱,使得乡村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B.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C.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D.“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 《毛泽东新闻文选》(10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22日 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2.文中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用______________一词描述了长江的情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词描述了国民党防线的崩溃。(2分)
14.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雄式的战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结构上看,这则新闻包括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
A. 标题 B. 导语 C.主体. D. 背景 E.结语
16. “不到24小时“这一词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背影图》 (16分)
(1)朱自清的《背影》早巳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
(2)而在我的眼前,我的心中,还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3)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的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了山上。
(4)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把树抬回家。松树根很大,梢部小,我想自己 一米 八的大个儿,抬根部没问题,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动,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上。我走到他面前,说:“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儿,“天还早呢。”父亲说。
(5)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松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我觉得他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6)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松树压得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7)我盯着他的背影,眼眶湿润了。十几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8)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
(9)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17.请根据上文的内容,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18.“不行,你抬不动,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天还早呢”这简洁的话语中饱含着父亲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觉得他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句中的“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丰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漏窗 (20分)
①如果把苏州园林比作美人,那漏窗就是美人的眼睛,注视那流光溢彩、风情万种的美人的眼睛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②漏窗是园林中的特有建筑式样,它与民用建筑中用来通风采光的窗牖不是一回事。漏窗在园林中的功能是漏光、露景、透气、框画 ……有了漏窗,园林才顾盼有致,神采飞扬,灵动俊逸。缺了漏窗,园林便一览无余,死寂默然,呆板乏味。
③漏窗大都建在廊墙上,也有建在轩屋的壁墙上的。与可以闭合开启的窗牖不同,漏窗是固定的,它的造型多别致,窗框有矩形、菱形、多边形、圆形、月芽形、宝瓶形、桃形……窗框内用砖瓦、竹木排列,塑造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案,苏州装潢设计公司曾选编过一本《苏州图林花窗图案集》,汇编了10座园林的116种不同式样的园林漏窗图案。日本园林研究学家横山正先生赞叹说:“看了这种永无止境地追求美的中国花格子的创造,不得不感到日本的造型艺术相形见绌了。”(横山正《中国园林》)窗花是贴在窗户纸或窗玻璃上的民间剪纸工艺品,苏州园林的漏窗造型则是优美的建筑小品、变幻的立体窗花。
④漏窗首先漏的是光,从造型别致的漏窗中漏过的阳光、月光、灯光,诡谲变幻,晨昏不一,昼夜分明,四时异调。那普照大地、四处弥漫的光线,经由漏窗进入庭院,就成了受控之光、人为之光、可观之光。明光本无价,入窗无限景。苏州园林漏窗的再造光景,令人叹为观止。
⑤漏窗的主要作用是露景、透气。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宅园,从外观上来说要藏而不露,但在庭院内又要显山露水,但这种显露又不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苏州园林布局讲究“亏蔽”术,“亏蔽”不同于“遮隔”,“蔽”相当于遮隔,它遮挡人们的视线,阻隔游人直行的路径;“亏”则指蔽而不密,隔而不死,人们的视线可以通过遮挡物的透空之处,游人的行程可以迂回曲折地前行。“亏蔽”是遮而漏透,隔而不阻。透过漏窗,游客可以隐隐约约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荷蕖;嗅知桂子的浓烈、梅花的幽香;闻听翠竹的飒竦、黄鹂的鸣唱;扫描灵动的飞檐、瘦逸的湖石……廊墙分割园林景致相互渗透,诱导游人探胜的欲念,使不同的景区气息周流,气韵生动,浑然一体。苏州园林中廊墙的“蔽”和漏窗的“亏”就是如此对立统一,矛盾地和谐。
⑥有一种特殊的漏窗就是框窗,形制不一,框中空如,它的功用在于框景,框窗的周围
必有绝佳的景致。如同狮园“竹外一枝轩”的南面廊墙上有一长方形框窗。南望,窗框中是一幅层次分明、山高水阔的立体山水画,北看,窗框里镶一帧师法板桥的翠竹图。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对用框窗审美有独到的研究,他在寓居杭州西湖期间,曾将西湖游舫两侧用木板、灰布遮蔽,独虚其中,构成“便画”(即扇面)之形。他在《闲情偶寄》中有这样描述他从“便面”形框窗中看到的美景:“坐于其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进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图画,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作事物观”,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观看,而作“画图观”,则是转化为对审视对象的美学欣赏了。李渔还把他的这一审美体验移于庭院、轩室,创造了所谓“观山虚牖”。他的宅院“浮白轩”后有座小山,风物别具,于是他在轩室北侧开一个长方形的框窗,中间纯露虚空。李渔描述道:“非虚其中,欲以屋后之山代之,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不觉狂笑失声……”
⑧李渔这种框窗得画的审美技艺,在苏州园林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只要我们也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我们也可以从框窗中欣赏到无比美妙的图画,心领神会,“狂笑失声”,沉浸到发现美的快慰之中。
⑨沧浪亭的漏窗是一个特例,在园外可以看到沧浪亭的许多精美的漏窗。但是沧浪亭可以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园林,它以一条水溪作为界断。沧浪亭的设计者,把水溪作为园林的一部分,在溪边叠石筑亭,上建复廊,那廊墙就算作沧浪亭的围墙 廊墙上的漏窗既透园中之景,又可借园外之景,使园内园外气脉相连,融为一体,使园外的人到了溪边就觉得入了园中,使园内的人透过楼窗又可领略园外美景,觉得景致深广,打破了沧浪亭狭小压抑的局
限。
⑩苏州园林的漏窗和苏州园林一样,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透过漏窗,我们可以欣赏园林美景;借助漏窗,我们能够窥测古人的审美意趣;注视漏窗,苏州园林美人的眼睛将让你心醉。
22.请根据上文介绍的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漏窗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漏窗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漏窗的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4.文中举出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对框窗审美独到研究这一事例,其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在准确说明的同时,不乏生动的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用波浪线画出上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2分)
27.模仿第⑩段最后一句,写一个排比句。(3分)
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实践(50分)
28.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我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
将文题补充完整,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熟悉的事物。
作文(2)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
评分参考
一.1. 视书写情况酌情给扣分。
2. ① 妥贴 ② 渊博 3.粹——碎 重——众燎——潦 到——道
4. A 5. A
6.① ( 说明 ) ②(描写)③(叙述)④(议论)
7. ①台阶 李森祥 父亲 ②杨绛 老王 老王
8 (1)√(2)×⑶×⑷√⑸√
9.A句更能表现老王身体瘦削、紧靠门框的情形,同时语言有幽默感。
10.仿句既要符合例句格式,又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1. D
二、
(一)
12.交代了要报道的主要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人、时间、地点13.风平浪静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14.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突破 进击15.ABC 16.说明行动迅速
(二)
17.人物:“我”、父亲 时间:星期天下午 地点:山上 事件的起因:“我”与父亲在山上砍伐树木,父子抬树。事件的经过:父亲不让“我”抬树根,自己试了几次都扶不上肩。事件的结果:费了很大劲才扶到肩上、站直,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18.疼爱儿子;“天还早呢”是为自己歇会儿、积攒力量做掩护。 19.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高大的,这里包含着对父亲的敬重。20.勤劳、坚韧、能吃苦、疼爱儿子,是家庭的脊梁。 21.呼应开头,突出中心。
(三)
22.(1)功能:漏光、露景、透气、框画。(2)位置:大都建在廊墙上,也有建在轩屋的壁墙上的。(3)造型:造型别致,窗框有矩形、菱形、多边形、圆形、月芽形、宝瓶形、桃形……窗框内用砖瓦、竹木排列,塑造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案。23.作比较。24.证明漏窗露景的功能,说明漏窗的美。25.如第⑤段:“通过漏窗,游客可以隐隐约约看见探窗的红杏、临风的荷藻;嗅知桂子的浓烈、梅花的幽香;闻听翠竹的飒竦、黄鹂的鸣唱;扫描灵动的飞檐、瘦逸的湖石…”,这段文字优美生动,更好地说明了漏窗“露景、透气”的特点。(所举例子要能体现其特色)26. ①如果把苏州园林比作美人……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⑩“……透过漏窗,我们可以欣赏园林美景……眼睛将让你心醉。”27.按照排比句的要求:要有一致的中心,语意要连贯、流畅。例:“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这片树林。透过月光,这黑黝黝的树林更为神秘;借助月光,这黑黝黝的树林竟有另一番情趣;注视这月光下的树林,她有浓浓的诗意。”
三、28.建议依据年级情况,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