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学中,高考既是学生的终极关口,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何抓好高考复习,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效果,始终是高中师生共同关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我认为认真解读学科《考纲》和分析近年高考试题的结构和变化是探寻地理学科高考复习策略的重要途径。
一、认真研读考纲,明确高考目标与要求,为高考复习备考提供理论支撑
认真研读考纲是高考复习备考的起点,并贯穿整个复习过程,也是各项复习备考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明确高考的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结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及试题呈现方式等重大变化。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考查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就地理学科而言,既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注重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近些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强化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试卷中地理信息的提供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学习,避免对教材死记硬背,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如果信息中涉及考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和原理给出解释。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而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就成为了首要任务。
二、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板块知识分类分析,明确其主要考点、命题思路、分值及变化、答题要求,为高考复习备考提供事实依据。
以下我们就近三年云南所考的高考全国文综卷和2010年新课标卷进行分析比较。
试卷类别 |
覆盖题目 |
考查目标及知识板块 |
分值
比重 |
2008年全国卷Ⅱ |
第1、2题 |
等值线判读与估算 |
8分 |
第3、4、5题 |
产业链示意图判读与分析(工业区位选择) |
12分 |
第6、7、8题 |
白昼长短变化示意图判读分析(地球的运动) |
12分 |
第9、10、11题 |
等值线的判读(气候、地形对生物的影响) |
12分 |
第36题 |
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及表述 |
|
第①小题 |
影响区域气候形成的因素 |
12分 |
第②小题 |
降水柱状图判读分析 |
4分 |
第③④小题 |
自然灾害及防治 |
20分 |
第39题 |
图文资料分析、世界区域地图判读 |
|
第③小题 |
区域地形特征分析归纳 |
10分 |
第④小题 |
航空线的区位选择 |
10分 |
2009年全国卷Ⅱ |
第1、2、3题 |
文字资料分析(工业区位选择与环保) |
12分 |
第4、5题 |
图表分析(人口的增长及类型) |
8分 |
第6、7、8题 |
等值线的判读分析与计算(地形对天气的影响) |
12分 |
第9、10、11题 |
文字资料分析(地球运动与月相) |
12分 |
第36题 |
世界区域地图判读分析 |
|
第①小题 |
描述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
10分 |
第②小题 |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因素) |
13分 |
第③小题 |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
13分 |
第39题 |
中国区域地图判读分析 |
|
第④小题 |
交通区位分析 |
12分 |
第⑤小题 |
农业区位分析 |
8分 |
2010年全国卷Ⅱ |
第1题 |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位置) |
4分 |
第2、3题 |
天气系统 |
8分 |
第4、5题 |
图表判读(环境问题) |
8分 |
第6、7、8题 |
工业区位及变化 |
12分 |
第9、10、11题 |
地球运动、时间推算 |
12分 |
第36题 |
等值线判读、区域定位 |
|
第①小题 |
地图判读(农业区位分析) |
12分 |
第②小题 |
图表判读与分析表述(气候与农业) |
24分 |
第39题 |
区域地理 |
|
第②小题 |
图文材料分析归纳(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
16分 |
第③小题 |
地图知识 |
4分 |
2010年文科综合新课标卷 |
第1、2、3题 |
区域定位判断(天气与气候) |
12分 |
第4、5题 |
图表判读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 |
8分 |
第6、7、8题 |
图表分析(工业区位选择) |
12分 |
第9、10、11题 |
图文材料分析(农业区位选择) |
12分 |
第36题 |
|
第①小题 |
等值线判读分析 |
12分 |
第②小题 |
等值线判读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6分 |
第③小题 |
影响外力作用的因素 |
8分 |
第37题 |
|
|
第①小题 |
图文材料的分析、归纳、表述 |
8分 |
第②③小题 |
中国区域地理(农业区位分析) |
12分 |
选考题 |
第41题 |
旅游地理:区域地图分析(旅游区位选择) |
10分 |
第42题 |
自然灾害与防冶:图文材料分析(地质灾害成因) |
10分 |
对以上试卷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从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出发,对图文资料进行信息提取,信息分析整合,然后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并说明问题这一思维程序已成为破解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典型模式。2、从知识板块角度来看,从2008年至2010年的全国文综卷的地理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几乎年年必考的有:等值线的判读、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工业与农业区位选择这四大类主干知识,其中农业区位分析与选择所占分值比重最大,每年都不低于30分。3、区域地图作为一种载体使区域地理的考查呈现综合性的特点,主体内容是体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与天气气候、工农业区位选择联系最紧密。4、新课标卷在命题立意和试题内容结构上与全国卷差别不大,仅仅是多了选考题。
三、地理高考复习策略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可以使地理学科的高考复习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1、注重对学生图文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每一次专项训练中指导学生这样做:(1)仔细阅读图文资料,尽力搜索穷尽图和文字所示信息;(2)学会“n+1”次审题,即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就对图形文字材料进行“n+1”次理解,绝不漏掉一个提示,一个要点;(3)对问题分析后进行判断: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然后再决定怎样去表述结论。
2、打破传统复习中的“一轮梳理”、“二轮专题”、“三轮补漏”的思维模式,结合第一轮的知识梳理,把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融入其中。把《考试大纲》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整合成若干个小专题,再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所反映的重点主干知识,精选一些小专题整合成若干知识板块,然后以知识板块为单位结合考点编写学案进行复习。这可以在“一轮”后任何学段进行,它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化专题。若再配以精选精编的典型试题穿插在知识要点的讲解过程中,就能真正做到讲练结合,有的放矢。
3、区域地理的复习,重点要放在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的培养上,教会学生从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三个要素去分析气候的成因和分布,进而分析对其他自然要素和人文经济的影响,构建区域地理比较分析的思维模式,而把区域零散的地理知识的记忆放在次要地位,甚至放弃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