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学生们肯定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毕竟学生手头就是课本,然后是咱们下发的《考试说明》,这两者之间到底应该怎么有机结合,特别是地理学科,您是不是给提供一个建议,怎么样用好《考试说明》和课本?
田佩淮:在这个问题上,考生们应该知道现在的高考,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到底考查什么,我为什么说淡化教材?新课标强调的是考查考生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从2007、2008、2009年,连续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实际上早已渗透着新课标的理念在里面。什么叫做考查本质的东西?比如,过去我们在中学学习中国地形特征,学习世界上七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的八个国家的地形特征,临考试的时候,一般就是在考查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这些主要的国家、主要大洲的特征是什么。现在的考查可能会出一个既不是中国整个地形特征,也不是七大洲或者是几个主要国家的。
比如在我们的《考试说明》中,例题28第一小问,它给出来的是什么呢?是渭河平原,给出来的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河套这一块的地方,在这一块的地方要求你说什么呢?要求你说,该地区的地形分布状况。考生哪怕是把七大洲的地形全背完了,中国的地形特征也都背完了,但是中间没有提炼出一种本质的技能的东西,什么叫本质的技能的东西呢?比如学生学完了中国地形是多种多样,五种地形齐全,他从中间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首先描述它的地形组成,第二,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个地势,地势的特征是什么,哪高哪低,由高到低是如何变化的。中国的地形,比如第三点叫山区面积广大,就是说,我们国家地形特征上的突出点。
如果我从中国的地形特征的学习上,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哪怕是欧洲的地形我没有学过,也给了我一幅图,你给了我一些图例,你让我来描述欧洲地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我完全可以拿我这个技能去解释它。第一,地形是由哪些组成的,什么为主,地势如何,有什么特殊点。
我们看这道例题,它是在说什么,要求你说的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很多学生拿到这样的试题以后感觉到特郁闷,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说了,如果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知道描述一个地方地形区的特征,我应该说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样。他如果掌握了这样一种技能,就太简单了。在哪里?在北部。是什么?是阴山山脉。怎么样?东西走向。在哪里?在中部。是什么?河套平原。怎么样?东西延伸。是什么?是鄂尔多斯高原。在哪里?在南部。怎么样?散布广布。所以需要是技能的东西。
主持人:现在的高考不再是说课本上学的什么,原封不动就要考什么,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升华为一种能力,你掌握这样的能力和技能,任何一个图形,万变不离其宗,用这样的方法分析就可以了。
田佩淮: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中间找到质的东西。比如你到驾校开车,也许你用的是富康、桑塔纳,但是出来以后,有钱大奔也可以开。学的不是某一种车,学习的是驾驶的技能。学本质的东西就应该这样进行理解。
主持人:我们再结合听众的问题请田老师报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清楚。
手机尾号0919说,我的地图记得不好,就是找不到好方法,乱死了,难道学好地理一定要记图吗?
田佩淮:这是牵涉到空间定位的问题。这是学习区域地理,学习地理的入门的最基础的功夫。这一步很重要。它应该是一个专题,就是如何学会区域定位,如何学会描述和阐释一些图形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主持人:您先告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一定要记图吗?从什么方法入手?
田佩淮:如果说图形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但是所谓的图形是分为好多种,有的是反映事物的位置的,有的反映事物的特征,有的反映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比如我们在后面会讲到,比如曲线图的问题,等值线图的问题,以及区域定位的问题,经纬网的问题,它应该是属于地理上面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先建构起这样一个知识网络。
田佩淮:我想这位考生说的问题,实际上是学地理很重要的,也是新课标下应对高考必须掌握的。这里面牵涉到什么呢?就是说新课标在考试的过程中,它主要要考查考生的学习行为。这个学习行为,就牵涉到这个考生困惑的,他所谓的图不会看。我怎么才能够使我的高考命题有效地促进新课标理念的贯彻、教育的改革?就需要师生在教和学的行为当中有所改变。
比如,今天北半球是冬天,我如果展示出来了一幅今天全球昼夜长短的图,明显的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出来北半球都是昼短夜长,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我完全可以把这幅图上所需要给学生的知识先说出来,让学生们一一去看,去验证,这样的一种方法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行为、教学行为,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呢?比如我帮学生分成几组,我打出来了这样一幅昼夜长短的全球分布图,我可以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地方昼夜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说,是由它所在的纬线圈分成了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之间的比例就决定了这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然后,第一组同学,也许站起来说,田老师我看完这个图之后觉得,北半球的昼弧小于夜弧,南半球的昼弧大于夜弧,所以北半球是冬天。第二组同学也许会说,田老师他说的不完整,我还看出来他们有一种变化的规律,越往北去,昼弧的比例越小,越往南来,昼弧的比例越大,说明今天全球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昼逐渐减短。第三组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注意它有特殊点,北极圈里面随着地球自转一周全部是夜弧,南半球都是昼弧。赤道都是昼夜等长。我们一想,这样得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新课标理念下怎么说?获取相同的知识,但是获取的途径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
我怎么在高考中能够提炼出来,能够检查出来,考生到底是老师平时灌输给你的,还是你自主学习的,我就把大量信息放在图里面,我就把大量信息放在题干中间,要求你从上面获取和解读。
主持人:获取和解读这些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包括复习当中,其实也可以参考田老师说的这种方法。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大家都在关心怎样智慧复习、高效,取得高分。接下来请田老师给大家提供新高考下的地理学科的备考策略。
田佩淮:我认为现在的新课标是培养聪明学生。它是为聪明学生准备的。为什么这样说?现在的新课标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它更强调能力,更强调具有较好的优质的学科素质。所以我提出来,用智慧复习,才能够高效、高分。高考是需要时间,是需要体力,但是,它绝对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不是靠起五更睡半夜,拼死拼活就能学好的。所以我提出这样几点:
第一,建构模块知识体系;第二,提升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第三,学会迁移;第四,考生们需要学会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主持人:如何建构模块和知识体系?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田佩淮:建构模块知识体系,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是熟悉知识网络,也就是说,现在是以模块式的构建了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以模块为整体,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这里面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比如,这要是一个完整的模块,像刚才我们谈到的《旅游地理》或者《自然灾害与防治》,你就可以用章节目录法进行谈。比如,我把《自然灾害与防治》当作一篇文章来看,这篇文章的大的目录叫什么?叫《自然灾害与防治》,如果我们想这本书里面可能会有什么,最起码有这么几点: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每一种自然灾害是如何发生的,它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灾难,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不是无奈和无助的,有什么防御的措施。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章节目录的方法,或者叫做把目录当做一个小作文,我们来进行思考。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着高考现在是往机械化方向发展,因此我提出来,同学们对于知识网络中间的高考的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尤其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一定要精细化,要多加追问一下。比如,例题29第二问,我们过去讲到河流的水文特征,只需要一条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是由水量、大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和有无冰期或者有无凌汛等等,过去只要知道这几点就行了,但是现在要知道河流的含沙量大和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们考试过程中很容易犯一种错误,比如讲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就是写气侯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现在高考就要避免,在新的情况下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我会追问一个,地形到底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我会往精细化方面考,也就是说要求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高频考点要精细化,首先我们要问问哪些考点是高频考点?
田佩淮:同学们应该知道,构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基础的东西,比如中学的地理,一般讲起来,它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块组成的,也就是说,构建这三大块中间的一些主干的知识,往往是高考中间出现频率最高的。
主持人:三大块的主干知识。这是第一个方法。第二是提升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田佩淮:其实讲白了实际上就是一种审题的能力。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平时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对于题干中间所给的信息进行解读的习惯。比如,我今天在这里和杨老师在一块就有关备考的问题进行探讨,这只是说明了一个事件,但是如果说我现在在这里讲课的时候,在这里和考生们互动的时候,现在被印度洋河流是如何流,南半球到底如何如何,我现在讲课的时间就变成一种信息,它表示北半球的冬季。所以,这里面很多信息,考生们应该熟悉,包括事物特征的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包括现在高考中间最常出现的新知识信息和问题信息。
主持人:要时时地联系现实。
最后给大家讲讲怎么样学会迁移,学会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
田佩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夸张地说,现在我们的改革围绕着两个字,就是迁移。也就是说,我们是为迁移而学,为迁移而教,高考往往也会为迁移而命题,来考。也就是说,知识是有力量的,但是必须是活生生的知识,有生命的知识才是有用的。这样一来在高考中间的体现,也就是你必须会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学会用。一,要学会迁移地理术语,二,要学会迁移地理原理。给大家一个建议,当你在试题中间看到了一个地理术语,那么,你不要着急答题,先把你的思维指向教材或者你所学过的有关于这个地理术语到底说了些什么,以这个地理术语构建一个答题的模板,然后结合着具体的新情境,从中间精选要点进行答题,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学会迁移。
比如天津滨海工业带,那么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同学们一看这样的题目,有时候很闷,什么叫持续发展?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你紧紧抓住它里面有一个持续发展,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可持续发展,我把这个名词,这个地理术语展开,然后就知道了,它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抓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因地制宜,它可以做什么,再结合着图上给了我,有石油,有海盐,有滨海旅游,有大塘沽炮台,接着我就知道做什么了。
主持人:非常重要的复习方法,学会迁移。田老师提到了要学会两个迁移,一个是地理术语迁移,二是迁移地理原理。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和田老师的互动咨询只能到这里结束了。很多考生还在问,包括9995、4258等等还说我错过了以前数学、语文的讲座,包括今天的讲座,都怎样能够再重复收听,我们北京广播电台所开设的北京广播网上有我们节目的音频回访,您可以登录北京广播网首页找到新闻广播《教育面对面》,按日期来搜索收听以往的音频回放就可以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晚上我们将邀请政治特级教师李渭老师为大家解读2010年新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主持人: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为您直播的《教育面对面》。今天我们的节目继续上周开始的系列直播专题,2010北京新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今天是第七期,我们开始文科综合的各学科解读,第一科——地理科的《考试说明》解读。清华大学附中高三把关名师、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学思知行“高端讲堂”特聘专家田佩淮老师将在直播间与考生和家长互动咨询。田老师好。
田佩淮:主持人好,听众朋友晚上好。
主持人:现在考生手里已经拿到了《考试说明》了,您作为连年把关高三的名师,你拿到地理科的新高考《考试说明》以后第一感受是什么?和您事先设想的出入大不大?
田佩淮:我感觉出入不大,和我们所想的差不多。主要从《考试说明》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来看,它的特点主要是稳字为主。从这几方面都体现了几个特点:比如试题结构的平稳。试卷结构、提醒比例、分值难度和组卷都和去年基本一致,体现出了平稳过度的特点。
第二,考核目标和要求的平稳。比如文科综合的考核目标基本上是4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判断和论证问题。每一个目标又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要求。
第三,考试的范围稳中有变,但是变化不大。刚才前面的广播中各位听众已经听到了。
主持人:作为文科生来说,历年文科生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认为地理是文科当中的理科,相当于是最难复习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今年就您看到的《考试说明》而言,它的难度有没有改变?
田佩淮:应该说地理本学科的难度,在高考中间的难度是由它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地理学科是唯一的既跨了自然科学又跨了社会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所以,它是文科中间的理科。从历年来看,北京的试卷在难度问题上还是比较平稳的。对于2010年的高考,我们展望的话,难度应该和2009年基本上保持平稳。
主持人:和去年保持平稳。基于这样一个难度不变的前提下,今年到底应该抓什么?怎么复习?另外刚才您也提到了2010年高考地理变化不大,是以稳字为主,有一个过渡性的变化。毕竟2010年是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它毕竟要彰显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在新的高考地理当中是如何体现它的理念的,我们怎么样把握这样的命题思想来复习?
田佩淮:我感觉到,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知道,我们这一次的考试说明还是课改理念的特征非常鲜明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和过去不同,我觉得应该抓住两点:第一,要知道现在的考试内容,这是在课标框架下的内容设定,淡化教材的版本以课标为标本,北京以中轴线为界,考试说明是以课标为依据,不是以某种教材为依据,更不是把两种教材放在一起进行平衡综合一下。教材是教材编写者对课标的理解,《考试说明》则是命题者对于课标和考纲的理解,两者本身不是一回事情,所以复习内容,我给考生们的建议是应该以《考试说明》的内容为主,应该参考教材,融入自己对于《考试说明》的内容的理解。比如我平时教书的过程中,基本长就是给学生整理出来一个考点大透析,就是《考试说明》上面要求的考点,依照教材作为参考,融入到我自己对高考的一种理解,来给同学们进行讲解。也就是说,一定要打破过去的那种传统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去教。现在《考试说明》出来了,《考试说明》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应该以教材在作为一种参考,丰富《考试说明》内容,而不要过分迷恋到底自己用了哪一本教材,更不能把中图版的教材复习一遍,再把人教版的教材再复习一遍。《三枪拍案惊奇》有一句歌词,叫做“不要疯狂的迷恋我,哥只是个传说”,套用这句话来说,老师们也好,考生们也好,千万不要过分地迷恋教材,是以《考试说明》所说的内容为主。这是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