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物理》课程(八年级下学期)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本学期具体目标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电和磁”及“电磁能”的初步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此外,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变阻器等简单的测量工具和实验仪器,能测量导体的电阻、用电器的电功率等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 2.课时安排:2课时/周。
三、教学建议
(一)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二)比较科学教材和物理教材的交叉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1.这一届学生进入八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在以前学过的三本科学教材中还未接触过电学知识,而物理八下教材中全部是和电学相关的内容,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应将物理教材中八上第五章(电流和电路)调至八年级下学期进行。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老师们可利用学生手中的武汉版科学地方教材(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展开“电流和电路”的教学。 2.物理九年级教材共计37节内容,约有14节内容在七上至八上三本科学教材中出现,约占1/3的比例(见附录)。老师们应强略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建议在九年级上学期就完成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教学内容。 3.物理八上共计25节内容,约有8节内容在七上至八上三本科学教材中出现,约占1/4到1/3的比例(见附录),2010年四月调考前各学校可增补性地进行八上第一至第四章内容的教学(这一届的学生在2009年秋季征订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材时,应补订物理八上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文字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武汉当地的环境,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如武汉版《科学》地方教材、《课堂作业》等都是可供利用和借鉴的资源。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科学教育不可能只通过课堂学习来进行,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武汉长江过江隧道、激光手术等。2.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例如,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液体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的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3.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用磁悬浮表现超导;以粗铁丝作棱,以薄橡胶膜作面做成中空立方体,放到水中表现液体内部各个面的受压情况。
此外,投影片、挂图、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应该继续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资料。学校还应该加快局域网的建设和与因特网的连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电子阅览室。
(三)实验室资源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标准和《实验报告》中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尤其应该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成功的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实验保留下来。实验室应该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四)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五、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惟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